第241頁
(
4)澹(dàn)然:指不掛一物的樣子。獨:即指道,沒有與它為對的。神明:造化靈明。居:共居。共處。
(
5)關尹:見《達生》注,老聃:見《養生主》注。
(
6)常無有:指常無,常有。
(
7)大一:即太一,指道。《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
8)儒弱:通嬬,弱,柔弱。
(
9)居:止。
(
10)靜若鏡:清靜如鏡。
(
11)應:回應。響:反響。
(
12)藥:同忽。亡,讀無。
(
13)得:所得。
(
14)雄:雄性。
(
15)雌:雌性。
(
16)谿,溝壑。指慮而能受,能容納一切。
(
17)白:清白,引申為光彩。
(
18)取先:爭先。
(
19)取後:落後。
(
20)垢:辱。
(
21)徐:安舒,舒緩。
(
22)巧:技巧,機巧。
(
23)曲全:委曲求全。
(
24)苟免:姑且免於。
(
25)深:指深藏。
(
26)約:指隱約。
(
27)堅:堅硬。
(
28)銳:銳利。
(
29)削:侵削。
(
30)至極:達到頂點。
[譯文]
把天德看作糧要,把具體的物視作粗曠,把積蓄看作不足,無牽無掛的樣子單獨與神明共處一體,古代道術有屬於這方面的。關尹、老聃聽到這種治學風氣就喜好。建立常有常無的觀點,歸之於道,以柔弱謙下為表現,以空虛不毀棄萬物為實質。關尹說:「在主觀上不囿於成見,有形的物體讓其自行顯露。其運動象水,其靜止象鏡,其反應象回聲。恍惚象無有,寂鬱象清虛。有得就等於有失。未曾爭在人先,而經常隨在人後。」老聃說:「認識雄性之強,不如堅守雌性之弱,成為天下的溝壑;認識光彩不如堅守黑暗,成為天下的山谷。」別人都爭先,自己獨居後,叫作甘受天下的垢辱。別人都求實際,獨有自己求空虛,沒有儲藏因而就是有餘。高大獨立而充實,他全身行事,舒緩而不浪費,無所作為卻譏笑機巧;別人祈求福佑,自己獨委曲求全,叫作苟且免於禍害。以深藏為根本,以隱約為綱紀,叫作堅硬就是毀壞,銳利就會受挫折。經常寬容對待事物,不損害別人,可以說達到最高境界了。關尹、老聃啊!古代的博大真人呀!
芴漠無形(
1),變化無常(
2),死與生與(
3),天地並與(
4),神明往與(
5)!芒乎何之(
6)。急乎何適(
7),萬物畢羅(
8),莫足以歸(
9),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周聞其風而悅之。以謬悠之說(
10),荒唐之言(
11),無端崖之辭(
12),時恣縱而不儻(
13),不以觭見之也(
14)。以天下為沉濁(
15),不可與莊語(
16),以危言為曼衍(
17),以重言為真(
18),以寓言為廣(
19),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
20),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其書雖瑰瑋而連犿無傷也(
21)。其辭雖參差而淑詭可觀(
22)。彼其充實,不可以已,上與造物者遊(
23),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
24)。其於本也(
25),弘大而辟,深閡而肆(
26);其于宗也,可謂稠適而上遂矣(
27)。雖然,其應于化而解於物也(
28),其理不竭,其來不蛻(
29),芒乎昧乎,未之盡者(
30)。
[注釋]
(
1)芴漠:空虛廣漠的道體。芴,同忽,指道體而言。
(
2)變化無常:指道的用而言。
(
3)生與死與:承變化無常而言,變者從無到有為主,從有到無為死。
(
4)天地並與:指有形而言,即天地與我並生。
(
5)神明:指無形而言。
(
6)芒:通茫。
(
7)適:往。
(
8)萬物畢羅:萬物與我為一。羅,排列,羅列。
(
9)歸:歸宿。
(
10)繆悠:迂遠。謬,通繆。
(
11)荒唐:虛誕,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