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莊子註譯 - 143 / 244
哲學類 / 莊子 / 本書目錄
  

莊子註譯

第143頁 / 共244頁。

 大小:

 第143頁

朗讀:

東野稷因為善於駕車而得見魯莊公,他駕車時進退能夠在一條直線上,左右轉彎形成規整的弧形。莊公認為就是編織花紋圖案也未必趕得上,於是要他轉上一百圈後再回來。顏闔遇上了這件事,入內會見莊公,說:「東野稷的馬一定會失敗的。」莊公默不作聲。不多久,東野稷果然失敗而回。莊公問:「你為什麼事先就知道定會失敗呢?」顏闔回答說:「東野稷的馬力氣已經用盡,可是還要它轉圈奔走,所以說必定會失敗的。」

【原文】


  
工倕旋而蓋規矩(1),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2),故其靈台一而不桎(3)。忘足,屨之適也(4);忘要(5),帶之適也;知忘是非,心之適也;不內變,不外從,事會之適也(6)。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7),忘適之適也。
【譯文】
工倕隨手畫來就勝過用圓規與矩尺畫出的,手指跟隨事物一道變化而不須用心留意,所以他心靈深處專一凝聚而不曾受過拘束。忘掉了腳,便是鞋子的舒適;忘掉了腰,便是帶子的舒適;知道忘掉是非,便是內心的安適;不改變內心的持守,不順從外物的影響,便是遇事的安適。本性常適而從未有過不適,也就是忘掉了安適的安適。

【原文】
有孫休者(1),踵門而詫子扁慶子曰(2);「休居鄉不見謂不脩(3),臨難不見謂不勇;然而田原不遇歲(4),事君不遇世(5),賓於鄉里(6),逐於州部,則胡罪乎天哉(7)?休惡遇此命也?」
扁子曰:「子獨不聞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8),逍遙乎無事之業,是謂為而不恃(9),長而不宰(10)。今汝飾知以驚愚(11),脩身以明汙(12),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13),汝得全而形軀(14),具而九竅,無中道夭於聾盲跛蹇而比於人數(15)。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孫子出,扁子入,坐有間(16),仰天而歎。弟子問曰:「先生何為歎乎?」扁子曰:「向者休來(17),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驚而遂至於惑也。」弟子曰:「不然。孫子之所言是邪?先王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孫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彼固惑而來矣,又奚罪焉!」
扁子曰:「不然。昔者有鳥止于魯郊(18),魯君說之(19),為具太牢以饗之(20),奏九韶以樂之,鳥乃始憂悲眩視,不敢飲食。此之謂以己養養鳥也。若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21),則平陸而已矣(22)。今休,款啟寡聞之民也(23),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載鼷以車馬(24),樂鴳以鐘鼓也(25)。彼又惡能無驚乎哉!」


  
【譯文】
有個名叫孫休的人,走到門前就驚歎不已地詢問他的老師扁慶子,說:「我安居鄉里不曾受人說過道德修養差,面臨危難也沒有人說過不勇敢;然而我的田地裏卻從未遇上過好年成,為國家出力也未遇上聖明的國君,被鄉里所擯棄,受地方官放逐,而我對於上天有什麼罪過呢?我怎麼會遇上如此的命運?」
扁子說:「你不曾聽說過那道德修養極高的人的身體力行嗎?忘卻自己的肝膽,也遺棄了自己的耳目,無心地縱放於世俗塵垢之外,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不求建樹的環境中,這就叫做有所作為而不自恃,有所建樹而不自得。如今你把自己打扮得很有才幹用以驚嚇眾人,用修養自己的辦法來突出他人的污穢,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在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你得以保全形體和身軀,具備了九竅,沒有中道上夭折於聾、瞎、跛、瘸而處於尋常人的行列,也真是萬幸了,又有什麼閒暇抱怨上天呢!你還是走吧!」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