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莊子註譯 - 111 / 244
哲學類 / 莊子 / 本書目錄
  

莊子註譯

第111頁 / 共244頁。

 大小:

 第111頁

朗讀:

世上人們所看重的稱道和就是書。書並沒有超越言語,而言語確有可貴之處。言語所可看重的就在於它的意義,而意義又有它的出處。意義的出處,是不可以用言語來傳告的,然而世人卻因為看重言語而傳之於書。世人雖然看重它,我還是認為它不值得看重,因為它所看重的並不是真正可以看重的。所以,用眼睛看而可以看見的,是形和色;用耳朵聽而可以聽到的,是名和聲。可悲啊,世上的人們滿以為形、色、名、聲就足以獲得事物的實情!形、色、名、聲實在是不足以獲得事物的實情,而知道的不說,說的不知道,世上的人們難道能懂得這個道理嗎?
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砍削車輪,他放下椎子和鑿子走上朝堂,問齊桓公說:「冒昧地請問,您所讀的書說的是些什麼呢?」齊桓公說:「是聖人的話語。」輪扁說:「聖人還在世嗎?」齊桓公說:「已經死了。」輪扁說:「這樣,那麼國君所讀的書,全是古人的糟粕啊!」齊桓公說:「寡人讀書,製作車輪的人怎麼敢妄加評議呢!有什麼道理說出來那還可以原諒,沒有道理可說那就得處死。」輪扁說:「我用我所從事的工作觀察到這個道理。砍削車輪,動作慢了松緩而不堅固,動作快了澀滯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順利而且應合於心,口裏雖然不能言說,卻有技巧存在其間。我不能用來使我的兒子明白其中的奧妙,我的兒子也不能從我這兒接受這一奧妙的技巧,所以我活了七十歲如今老子還在砍削車輪。古時候的人跟他們不可言傳的道理一塊兒死亡了,那麼國君所讀的書,正是古人的糟粕啊!」


  

外篇 天運第第十四

天 運

【題解】
「天運」的內容跟《天地》、《天道》差不多,仍是主要討論無為而治。所謂「天運」,即各種自然現象無心運行而自動。
全文大體可以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至「此謂上皇」,就日、月、雲、雨等自然現象提出疑問,這一切都是自身運動的結果,因而「順之則治」、「逆之則凶」。第二部分至「是以道不渝」,寫太宰蕩向莊子請教,說明「至仁無親」的道理。第三部分至「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寫黃帝對音樂的談論,「至樂」「聽之不聞其聲」,但卻能「充滿天地,苞裹六極」,因而給人以迷惑之感,但正是這種無知無識的渾厚心態接近于大道,保持了本真。第四部分至「而夫子其窮哉」,寫師金對孔子周遊列國推行禮制的評價,指出古今變異因而古法不可效法,必須「應時而變」。第五部分至「天門弗開矣」,借老聃對孔子的談話來談論道,指出名聲和仁義都是身外的器物與館舍,可以止宿而不可以久處,真正需要的則是「無為」。第六部分至「子貢蹴蹴然立不安」,寫老聃對仁義和三皇五帝之治的批判,指出仁義對人的本性和真情的擾亂毒害至深,以至使人昏憒糊塗,而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實則是「亂莫甚焉」,其毒害勝於蛇蠍之尾。餘下為第七部分,寫孔子得道,進一步批判先王之治,指出唯有順應自然變化方才能夠教化他人。


  
【原文】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1)?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2)?孰維綱是(3)?孰居無事推而行是(4)?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雲者為雨乎?雨者為雲乎?孰隆施是(5)?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6)?風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彷徨(7),孰噓吸是(8)?孰居無事而披拂是(9)?敢問何故?」巫鹹祒曰(10):「來!吾語女。天有六極五常(11),帝王順之則治,逆之則凶。九洛之事(12),治成德備,監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