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頁
關於羅貫中的生平材料現存的很少。賈仲名《錄鬼簿續編》說:「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根據賈仲名記載的推測,羅貫中的生卒年大約在
1310至
1385之間(註:賈仲名《書錄鬼簿後》寫於明成祖永樂二十年(
1422),時八十歲。所以知道元至正甲辰(
1364)時,賈應為二十二歲,由此可推測與賈為「忘年交」的羅貫中的生年。)。明王圻《稗史彙編》說羅貫中是「有志圖王者」。清徐渭仁、徐鈉所繪《水滸一百單八將圖題跋》說他曾與元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張士誠有關係。根據這些片段材料和他作品中對聖君賢相的推崇和所反映出來的豐富的鬥爭經驗,可以推想羅貫中是封建社會裡一個有抱負、有理想並有一定的軍事、政治鬥爭經驗的人物。羅氏的創作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寫過戲曲和樂府陷語,現存的戲曲作品有《趙太祖龍虎風雲會》,但主要成就還是在小說方面。相傳他寫過十七史演義,今存署名羅貫中的小說,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和《三遂平妖傳》。而且他還是《水滸傳》的編寫者之一。
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的最早刊本是嘉靖本,全書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題「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它集中並充實了宋元時期講史話本和戲曲中的精彩部分,把《三國志平話》的故事作了全部改寫,刪去了像司馬仲相斷獄、孫秀才發現天書和劉、關、張太行山落草等荒誕的故事,增加了許多史實,擴充了篇幅,從而成為一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長篇巨著。
繼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後,新刊本大量出現,它們都以嘉靖本為主,只做了些插圖、考證、評點和文字的增刪,卷數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清康熙年間,毛宗崗對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辨正史事,增刪文字,更換論贊,改回目為對偶,至于內容無甚改動。經過毛宗崗一番加工之後,全書又有所提高,但同時封建思想也有所增加。從此他的修改本也就成為後來最流行的本子。
第三節 三國演義的思想內容
《三國演義》描寫了公元
184年到
280年間的歷史故事,起自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它集中地描繪了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軍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種種鬥爭,鬥爭的方式有公開的,有隱蔽的。通過這些鬥爭,作者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腐朽;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災難和痛苦,也表現了他們對統治集團的愛憎和向背,以及他們反對戰爭分襲,要求和平統一的願望。
全書的內容傾向,有幾點值得我們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