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學史 - 180 / 471
文學史類 / 馬黃 / 本書目錄
  

中國文學史

第180頁 / 共471頁。

 大小:

 第180頁

朗讀:

唐代閩中官吏常取閩童做閹奴,顧況這首詩,揭發了閩吏這種殘害人民的罪行。其他如《上古》一章同情農民稼穡之苦;《采蠟》一章諷刺統治者的享樂生活,同情采蠟者的悲慘遭遇,也是為現實而發的。這些詩形式上模擬《詩經》四言體,但能自立新題,描寫時事。他效法《詩經》「小序」體例,取詩中首句一二字為題,並標明主題,如「囝,哀閩也」、「采蠟,怨奢也」,開了白居易新樂府「首章標其目」的先例。他學習古樂府寫的《公子行》、《棄婦詞》也是富有現實意義的作品。

顧況的新樂府詩沒有元結的多,反映現實也不夠廣泛,但他在詩體上比較多樣,由於吸收了民歌俚曲的特點,語言也較通俗流暢。他的《竹枝詞》更是直接學習江南民歌的作品。


  

元結、顧況之外,戎昱和戴叔倫也寫過新樂府。戎昱(740787‧)頗多邊塞之作。他的《苦哉行》寫唐王朝借回紇兵鎮壓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詠史》詩「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諷刺肅宗的和親政策,也表現了民族自尊心。

戴叔倫(732789)的《女耕田行》也是這一時期新樂府的佳作:

乳燕入巢筍成竹,誰家二女種新谷。無人無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作泥。自言家貧母年老,長兄從軍未娶嫂。去年災疫牛囤空,截絹買刀都市中。頭巾掩面畏人識,以刀代牛誰與同。姊妹相攜心正苦,不見路人唯見土。疏通畦隴防亂苗,整頓溝塍待時雨。日正南岡午餉歸,可憐朝雉擾驚飛。東鄰西舍花發盡,共惜余芳淚滿衣。

詩中以典型的事例,顯示了安史亂後壯丁稀少、民生雕敝的農村面貌。另一首《屯田詞》出寫出了農民在旱災、蝗災威脅下,在官府繁重徭役壓迫下,輾轉辛酸的生活情景。


第四節 新樂府運動的其他參加者

——元稹、張籍、王建

元稹、張籍、王建,都是白居易志同道合的詩友,新樂府運動的中堅,同時也都是杜甫的推崇者、繼承者。張、王年雖較長,寫作樂府詩也較早,但詩名和政治地位都不及元、白;同時元、白既有創作,又有理論,而張、王則總有提出明確的文學主張兼作理論上的宣傳,因此他們在新樂府運動中所起的作用,既遠遜白居易,也次於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人。八歲喪父,少經貧賤,自言孩矣時見奸吏剝奪百姓,為之「心體悸震,若不可活,思欲發之」(《敘詩寄樂天書》),這是他早期在政治上和權奸鬥爭並創作新樂府的生活基礎。但後因遭到打擊,轉與宦官妥協,作到宰相,為時論所不直。不久,出為同州刺史,轉越州、鄂州刺史,死於武昌節度使任所。

他和白居易齊名,時稱「元白」,文學觀點也完全一致。他雖比白居易小六七歲,但卻是首先注意到李紳的《新題樂府》並起而和之。他也非常推崇杜甫,在《樂府古題序》中更總結並宣揚了杜甫「即事名篇,無復倚傍」的創作經驗,反對「沿襲古題」,主張「刺美見(現)事」。這對新樂府運動的開展起着很大的推動作用。但他有一部分樂府詩仍借用古題,不似白居易那樣堅決徹底,旗幟鮮明。他的樂府詩反映現實的面相當廣泛,有的揭露官軍的暴橫,同情農民的痛苦,如《田家詞》:

牛吒吒,田確確。旱塊敲牛蹄趵趵,種得官倉珠顆谷。六十年來兵簇簇,月月食糧車轆轆。一日官軍收海服,驅牛駕車食牛肉。歸來收得牛兩角,重鑄鋤犁作斤屬。姑舂婦擔去輸官,輸官不足歸賣屋。願官早勝仇早復,農死有兒牛有犢,誓不遣官軍糧不足!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