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學史 - 176 / 471
文學史類 / 馬黃 / 本書目錄
  

中國文學史

第176頁 / 共471頁。

 大小:

 第176頁

朗讀:

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抒情詩也有他自己的風格。他往往象在敘事詩中刻畫人物那樣對自己曲折、矛盾的內心世界進行深入的解剖,《赴奉先詠懷》頭一大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乍一看好象很抽象,其實仍很具體,他用「涕淚滿衣裳」來寫他的喜極而悲,並抓住「漫卷詩書」這一小動作來表現他的大喜欲狂,下面四句雖然屬於幻想,但在幻想中仍有豐富的形象性。在敘事詩中,杜甫寄情於事,在抒情詩中,則往往寄情於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這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情景同時出現,如他的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後游》)。另一種是隻見景,不見情,如《登慈恩寺塔》:「秦川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其中便包含着憂國憂民的心情。「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其中也同樣有着詩人跳動的激情和那個混亂時代的陰影。在敘事詩中,杜甫儘量有意識地避免發議論,在抒情詩,具體地說在政治抒情詩中,卻往往大發議論,提出自己的政見和對時事的批評,如「由來強干地,未有不臣朝」、「安得務農息戰鬥,普天無吏橫索錢」之類。為了適應內容的要求,杜甫的敘事詩概用伸縮性較大的五、七言古體,而抒情詩則多用五、七言近體。

杜甫是一個具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這就決定了他的現實主義是有理想的現實主義。因此在他的某些敘事兼抒情的詩中往往出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作品。《洗兵馬》可以作代表。詩一開始就以飄風急雨的筆調寫出了大快人心的勝利形勢,熱情地歌頌了祖國的中興:「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夜報清晝同。河廣傳聞一葦過,胡危命在破竹中。」但一面又以唱嘆的語氣提醒統治者要安不忘危:「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過崆峒。三年笛裡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並幽默地諷刺了那些因人成事、趨炎附勢的王侯新貴:「攀龍附鳳勢莫當,天下盡化為侯王。」也沒有忘記人民的生計:「田家望望惜雨干,布穀處處催春種。」詩的結尾更通過「安得壯士輓天河」的壯麗幻想,提出了「淨洗甲兵長不用」的希望。全詩基調是樂觀的,氣勢磅礴,色彩絢麗,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但又兼有清醒的現實主義的批判精神。王安石選杜詩以此詩為壓卷,是有眼光的。此外《鳳凰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也都是較突出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作品。


  

杜詩的風格,多種多樣。但最具有特徵性、為杜甫所自道且為歷來所公認的風格,是「沉鬱頓挫」。時代環境的急遽變化,個人生活的窮愁困苦,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以及表現手法的沉著蘊藉,是形成這種風格的主要因素。比如同是鄙薄權貴,李白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杜甫卻說「野人曠蕩無腆顏,豈可久在王侯間」;同是寫友情,李白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杜甫卻說「故憑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灧預堆」,一飄逸,一沉鬱,是很明顯的。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