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學史 - 143 / 471
文學史類 / 馬黃 / 本書目錄
  

中國文學史

第143頁 / 共471頁。

 大小:

 第143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伴隨着經濟的繁榮,國家實力也日益加強。從太宗、高宗到玄宗時代,取得了一系列對外戰爭的勝利,解除了東、北邊境的威脅,並使廣大的西域地區各國紛紛內附。在帝國四境先後設置了六個都護府,使邊境長期保持鞏固安定的局面,並以積極友善的種種政策措施,促進了和各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我國文化的全面繁榮發展。

但是封建社會不可調和的矛盾也繼續存在,繼續發展。這首先突出地表現在土地兼併問題上。唐代雖然有過均田的措施,占田的限制,但到高宗時代,洛陽豪貴占田逾限者已很多。到玄宗天寶年間,更「法令弛壞,兼併之弊,有逾于漢成哀之間」。在經濟繁榮外衣下面階級矛盾日趨尖鋭。玄宗早年雖頗能「勵精圖治」,晚年卻沉湎酒色,信任奸相李林甫、楊國忠,內政日趨腐敗,對外窮兵黷武。天寶十載、十三載兩次征南詔,全軍覆沒,更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玄宗為加強邊防,設置節度使,更種下了邊鎮節帥擁兵作亂的禍根。天寶十四載(755)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這一變亂持續了八年,唐帝國的統治力量受到嚴重打擊,開始由盛而衰,逐漸走向沒落。


  

唐初詩歌,並沒有隨着政治經濟的統一繁榮而迅速轉變,相反地齊梁詩風憑藉著帝王的勢力還繼續統治着詩壇。唐太宗時的虞世南、高宗時的上官儀,都是皇帝優寵的專寫浮艷的宮廷詩的代表人物。武后時的沈全期、宋之問也寫了大量宮廷詩,但是他們繼承前人的成績,完成了五、七言律詩形式的創造,對詩歌發展有一定的貢獻。唐代詩風轉變的關鍵,在於代表中下層地主階級利益的新起詩人和宮廷詩人展開了鬥爭。高宗時,「初唐四傑」崛起於詩壇,他們雖然還沒有脫盡齊梁詩風的影響,但是已經提出了輕「綺碎」,重「骨氣」的主張,對以上官儀為代表的宮廷詩風,深表不滿。他們的詩或表現從軍報國的壯志,或揭發貴族生活的荒淫空虛,或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題材內容擴大了,思想感情也開始變化了。武后時代,陳子昂更高地舉起了詩歌革新的旗幟,有破有立,提出了在復古中實現革新的主張。而且在創作實踐上完全擺脫了齊梁浮艷習氣,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上存在的種種矛盾。顯示了剛健的風骨。終於改變了齊梁詩風統治的局面。端正了唐詩發展的方向。

盛唐時代,唐詩的發展達到了繁榮的頂峰。充滿蓬勃向上精神的浪漫主義的詩風是這時期詩壇的主流。以高適、岑參為主,並有王昌齡、李頎等人共同形成了邊塞詩派,這是浪漫主義中一個重要流派。他們的詩表達了將士們從軍報國的英雄氣概,不畏邊塞艱苦的樂觀精神,描繪了雄奇壯麗的邊塞風光,也反映了戰士們懷土思家的情緒,揭露了將士之間苦樂懸殊的不合理現象,使唐詩增加了無限新鮮壯麗的光彩。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詩派,受佛老消極思想影響較深,在政治失意後過着退隱生活。他們的作品以描寫悠閒寧靜的山水田園生活為主,思想雖然不高,但藝術上很有成就。他們的詩使晉宋以來形成的田園、山水詩更加豐富,在文學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

偉大的詩人李白,具有進步的理想,宏偉的抱負。但他生活在唐代統治階級開始走向腐化,社會各種矛盾逐漸顯露的時代,理想無法實現。他寫出許多熱烈追求光明理想,猛烈抨擊黑暗現實,極度蔑視腐朽無能的權貴人物,勇敢衝擊封建禮教制度的光輝詩篇,表現出強烈的叛逆精神。他的詩風壯浪縱恣,擺脫拘束,豐富多彩,千變萬化,不愧是屈原以後另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生在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時代。在天寶年間,他已經密切注意社會的種種矛盾,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專橫驕奢、窮兵黷武以及貧富對立的黑暗現實。安史之亂髮生後,許多盛唐詩人的浪漫豪情消失了,對動亂的現實也很少反映,杜甫卻和人民一起經歷了一段饑寒流浪的生活,寫出了很多驚心動魄的詩篇,憤慨外敵的入侵,期待國家的中興,描繪了人民深重的災難。他的詩象一面鏡子,照見了安史之亂前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贏得了「詩史」的稱號。宏深博大的思想內容,海涵地負的藝術才力,「轉益多師」的學習態度,「毫髮無遺憾」的嚴肅創作精神,使他成為中國現實主義詩人的偉大代表。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