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學史 - 96 / 471
文學史類 / 馬黃 / 本書目錄
  

中國文學史

第96頁 / 共471頁。

 大小:

 第96頁

朗讀:

陶淵明的志趣與性格,終於使他同政治階級上層社會完全決裂,回到田園中來。他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他的田園詩充滿對污濁的社會的憎惡和對純潔的田園的熱愛。如《歸園田居》第一首: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覊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鷄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詩人把統治階級的上層社會斥為「塵網」,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覊鳥」、「池魚」,把退處田園說成是衝出「樊籠」,重返「自然」,表現了他對醜惡的社會的鄙視。詩人着重地細緻地描寫了純潔、幽美的田園風光,字裡行間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愛。在這裡、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當詩人尚未離開宦途時,總有一種「暫為人所覊」的感覺,心情無法平靜下來,他「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但當他遠離了污濁的現實,回到田園中來,卻感到獲得了歸宿。《飲酒》第五首: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人避開了達官貴人的車馬的喧擾,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獲得了自由而恬靜的心境。

詩人的田園生活雖然是遠離統治階級,卻更接近了下層文人和農民。這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談心賞文:「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有樸實的農民共話桑麻:「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有鄰里的相與宴飲:「漉我新熟酒,只鷄邀近局」;也有天倫之樂:「親戚共一處,子孫還相保」。所以,他的田園詩是有着豐富的現實生活內容的,這也是他的田園詩動人的原因之一。

尤其可貴的是他的田園詩還反映了勞動生活的內容。如《歸園田居》第三首: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帶著月色,從草木叢生的小徑上荷鋤歸來的勞動者的形象。《懷古田舍》詩說:「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在田野風景和農事活動的描寫中洋溢着一種喜悅之情。由於詩人親自參加了農業勞動,並由衷地喜愛它,勞動,第一次在文人創作中得到充分的歌頌。他的一些田園詩還表現了只有一個勞動者才可能體會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二首說:「桑麻日已長,我土日以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表現了他對農作物收成的密切關懷。《于西田獲早稻》詩說:「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晨出肆微勤,日入負耒還。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不僅表現了與剝削階級寄生觀點鮮明對立的依靠勞動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現了不辭辛苦、堅持躬耕的頑強態度。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識,使他的田園詩閃爍着進步的思想光輝。

陶淵明還有一些田園詩描寫了他的田園生活的貧困狀況。《示龐主簿鄧治中》說:「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鷄鳴,及晨願烏遷。」《有會而作》說:「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長饑;菽麥實所羡,孰敢慕甘肥!」這些詩雖然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每逢天災不免屢受饑寒的境遇,但是我們也可以從中想見當時農民們的更加悲慘的生活情景。

陶淵明在田園生活中的思想感情是極其複雜的。《讀史述‧屈賈》中說:「進修德業,將以及時;如彼稷契,孰不願之!」他也是希望能做稷契一類的人物的。當他壯志不得伸展而轉託田園之後,雖然努力使自己滿足於田園生活的樂趣,有時甚至企圖以醉酒忘世,「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或者用道家順應自然的態度對待人生,「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但這些都不能完全消除他壯志未遂的苦悶。《雜詩》第二首說:「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淒,終曉不能靜。」可以看到詩人在光陰虛擲中極度矛盾不安的心境。詩人也一直沒有丟掉疾惡與除暴之心。在《讀山海經》第十一首中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