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語譯註 - 106 / 203
中國古代史類 / 劉知幾 / 本書目錄
  

國語譯註

第106頁 / 共203頁。

 大小:

 第106頁

朗讀:

108講:過衛,衛文公有邢、狄之虞①,不能禮焉。寧莊子言于公曰②:「夫禮,國之紀也;親,民之結也;善,德之建也。國無紀不可以終,民無結不可以固,德無建不可以立。此三者,君之所慎也。今君棄之,無乃不可乎!晉公子善人也,而衛親也,君不禮焉,棄三德矣。臣故雲君其圖之。康叔③,文之昭也④。康叔,武之穆也。周之大功在武,天祚將在武族。苟姬未絶周室,而俾守天聚者,必武族也。武族唯晉實昌,晉胤公子實德。晉仍無道,天祚有德,晉之守祀,必公子也。若復而修其德,鎮撫其民,必獲諸侯,以討無禮。君弗蚤圖,衛而在討。小人是懼,敢不盡心。」公弗聽。

【註釋】


  

①衛文公:衛國國君,名闢疆,後改名燬,公元前660至前635年在位。邢、狄:衛國旁邊的兩個小國。②寧莊子:衛國正卿,名速。③康叔:周代衛國的始祖。周武王的弟弟,名封。初封于康(今河南禹縣西北),故稱康叔。④昭:古代宗法制度,宗廟輩次的排列,始祖廟居中,以下父子依次遞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父為昭,子即為穆。下文提到的「穆」,也即此意。

【譯文】

重耳經過衛國,衛文公因邢人、狄人聯合入侵,不能以禮相接待。寧莊子對衛文公說:「禮是國家的綱紀,親是人民團結的紐帶,善是立德的基礎。國家沒有綱紀不可能長存,人民不團結就不可能堅固,不善也不可能立德。這三者,是國君應當謹慎的。如今君王拋棄它,恐怕不行吧!晉公子重耳是個賢人,又是衛國的親屬,君主不以禮相待,就是拋棄了以上所說的三種美德。小臣因此說要請君王認真地考慮考慮。衛國的祖先康叔,是周文王的兒子。晉國的祖先唐叔,是周武王的兒子。為周朝統一天下建立大功的是周武王,上天將保佑周武王的後代子孫。只要姬姓的周朝永世不絶,那麼守着上天所聚集的財富和民眾的,一定是周武王的後代。周武王的後代中,只有晉國繁衍昌盛,晉國的後代中,公子重耳最有德行。現在晉國的政治仍然無道,上天保佑有德的人,晉國能守住祭祀的人,一定是公子重耳了。如果重耳能夠返國複位,修其德行,安撫百姓,必然獲得諸侯的擁護,討伐以前對他無禮的國家。君王如果不早作打算,那衛國就不免要遭到討伐了。小人因此感到害怕,怎敢不盡心而言呢。」但是,衛文公聽不進寧莊子的話。

曹共公不禮重耳而觀其骿肋

109講:自衛過曹,曹共公亦不禮焉①,聞其骿肋,欲觀其狀,止其舍,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僖負覊之妻言于負覊曰②:「吾觀晉公子賢人也,其從者皆國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晉國。得晉國而討無禮,曹其首誅也。子盍蚤自貳焉?」僖負覊饋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負覊言于曹伯曰:「夫晉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禮焉?」曹伯曰:「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誰不過此!亡者皆無禮者也,余焉能盡禮焉!」對曰:「臣聞之:愛親明賢,政之干也。禮賓矜窮,禮之宗也。禮以紀政,國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國君無親,以國為親。先君叔振③,出自文王,晉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實建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廢親。今君棄之,不愛親也。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從之,可謂賢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賢也。謂晉公子之亡,不可不憐也。比之賓客,不可不禮也。失此二者,是不禮賓,不憐窮也。守天之聚,將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闕。玉帛酒食,猶糞土也,愛糞土以毀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不難,無乃不可乎?君其圖之。」公弗聽。

【註釋】


  

①曹共公:曹國國君,名襄,公元前652至前618年在位。②僖負覊:曹國大夫。③叔振:周代曹國的始祖曹叔振鐸,周文王的第六子,封在曹。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