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172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172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172頁

朗讀:

209君子以鐘鼓道志(1),以琴瑟樂心。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廣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於四時。故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2)。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莫善於樂(3)。故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 忘道,則惑而不樂。故樂者,所以道樂也。金石絲竹,所以道德也。樂行而民向方矣(4)。故樂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

【註釋】


  

(1)道(d • 3o • 導):同「導」。(2)修:當為「循」字之誤。(3)莫善於樂:《集解》作“美善相

樂”,據世德堂本改。(4)向:《集解》作「鄉」,據世德堂本改。方:道。

【譯文】

君子用鐘、鼓來引導人們的志向,用琴、瑟來使人們心情快樂。拿着盾牌斧頭等舞具來跳舞,用野鷄毛和氂牛尾等舞具做裝飾,用石磬、簫管來伴奏。所以那樂聲的清朗像天空,廣大像大地,那舞姿的俯仰旋轉又和四季的變化相似。所以音樂推行後人們的志向就會高潔,禮制遵循後人們的德行就能養成。要使人們耳聰目明,感情溫和平靜,改變風俗,天下都安寧,沒有什麼比音樂更好的了。所以說:音樂,就是歡樂的意思。君子把從音樂中獲得道義作為歡樂,小人把從音樂中滿足慾望當作歡樂。用道義來控制慾望,那就能歡樂而不淫亂;為滿足慾望而忘記了道義,那就會迷惑而不快樂。所以音樂是用來引導人們娛樂的。金鐘石磬琴瑟管簫等樂器,是用來引導人們修養道德的。音樂推行後民眾就嚮往道義了。所以音樂是治理人民的重大工具,但墨子卻反對它。

321講:

2010且樂也者,和之不可變者也(1);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合同,禮別異。禮樂之統,管乎人心矣。窮本極變(2),樂之情也;著誠去偽,禮之經也。墨子非之,幾遇刑也。明王已沒,莫之正也(3)。愚者學之,危其身也。君子明樂,乃其德也(4)。亂世惡善,不此聽也。於乎哀哉(5)!不得成也。弟子勉學,無所營也(6)。

【註釋】

(1)和:《禮記·樂記》、《史記·樂書》均作「情」,疑原本作「和情」,後人為求對文而刪

一字,反使文義不完整了。(2)窮:窮究,深入到極點。本:指本性。極:達到最高限度。變:化,指

感化人心改變風俗。窮本極變:與205所說的「入人也深」、「化人也速」含義相承。(3)王:糾正。

(4)德:宜作「仁」,因為上下文都押韻,這一句也當押韻。(5)於(w • &烏)乎:同「嗚呼」。(6)營:

通「熒」,惑亂。

【譯文】

況且音樂,是協調人情時不可變更的手段;禮制,是治理社會時不可更換的原則。音樂使人們同心同德,禮制使人們區別出等級的差異。所以禮制音樂的綱領,可以總管人們的思想了。深入地觸動、極大地改變人的心性,是音樂的實際情形;彰明真誠、去掉虛偽,是禮制的永恆原則。墨子反對它們,近乎犯罪。聖明的帝王已經死去,沒有人來加以糾正。愚蠢的人學習他,會危害自己的生命。君子彰明音樂,這才是仁德。混亂的社會厭惡善行,不聽這提倡音樂的話。唉呀可悲啊!音樂因此而不能見成效。學生們努力學習吧,不要因為墨子的反對而有所迷惑啊。

322講:

2011聲樂之象:鼓大麗(1),鐘統實(2),磬廉制(3),竽、笙、簫、和、筦、籥發猛(4),塤、篪翁博(5),瑟易良(6),琴婦好(7),歌清盡,舞意天道兼。鼓,其樂之君邪?故鼓似天,鐘似地,磬似水,竽、笙、簫、和、筦、籥似星辰日月,鞉、柷、拊、鞷、椌、楬似萬物(8)。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見,耳不自聞也,然而治俯仰詘信進退遲速莫不廉制(9),盡筋骨之力以要鐘 鼓俯會之節而靡有悖逆者(10),眾積意■■乎(11)。


  

【註釋】

(1)麗:通「厲」,激越高亢。(2)統:通「充」,指聲音洪亮。實:充滿,指聲音渾厚。(3)廉:

清白儉約,此指聲音清脆不渾厚。制:通「■」(zh • @制)、「晢」(zh • 6哲,舊又讀zh • @制),明白。

(4)和:小笙。筦:同「管」,一種管樂器。籥(yu • 8悅):古管樂器,似排簫。(5)塤(x • &n • 熏):一

種陶土燒製的吹奏樂器,大如鵝蛋,形如秤錘,上尖下平中空。,篪(ch • 0遲):一種單管橫吹樂器。

翁(w • 7ng • 滃)博:通「滃渤」,形容氣勢如大水湧流一樣浩瀚滂渤。(6)易:平和。良:溫良。(7)婦

好:猶「女好」,柔婉。(8)鞉(t • 2o • 陶):同「鞀」、「■」,有柄小鼓,猶如今之撥浪鼓。柷(Zh • )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