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158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158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158頁

朗讀:

禮,把錢財物品作為工具,把尊貴與卑賤的區別作為禮儀制度,把享受的多少作為尊卑貴賤的差別,把隆重和簡省作為要領。禮節儀式繁多,但所要表達的感情、所要起到的作用卻簡約,這是隆重的禮。禮節儀式簡約,但所要表達的感情、所要起到的作用卻繁多,這是簡省的禮。禮節儀式和它所要表達的感情、所要起到的作用之間相互構成內外表裡的關係,兩者並駕齊驅而交錯配合,這是適中的禮。所以知禮的君子對隆重的禮儀就極盡它的隆重,對簡省的禮儀就極盡它的簡省,而對適中的禮儀也就作適中的處置。慢走快跑、驅馬馳騁、劇烈奔跑都不越出這個規矩,這就是君子的活動範圍。人如果把活動限定在這個範圍之中,就是士君子,如果越出了這個規矩,就是普通的人;如果在這個規矩中間,來回周旋,處處符合它的次序,這就是聖人了。所以聖人的厚道,是靠了禮的積蓄;聖人的大度,是靠了禮的深廣;聖人的崇高,是靠了禮的高大;聖人的明察,是靠了禮的透徹。《詩》云:「禮儀全都合法度,說笑就都合時務。」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啊。

299講:


  

1910禮者,謹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終。終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禮義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無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1)。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猶且羞之,而況以事其所隆親乎!故死之為道也(2),一而不可得再復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親,於是盡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謂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謂之瘠。君子賤野而羞瘠。故天子棺槨十重(3),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然後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數,皆有翣菨文章之等(4);以敬飾之,使生死終始若一,一足以為人願,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極也。天子之喪動四海,屬諸侯(5)。 諸侯之喪動通國,屬大夫。大夫之喪動一國,屬修士。修士之喪動一鄉,屬朋友。庶人之喪,合族黨,動州裡(6)。刑餘罪人之喪,不得合族黨,獨屬妻子,棺槨三寸,衣衾三領,不得飾棺,不得晝行,以昏■(7),凡緣而往埋之(8),反,無哭泣之節,無衰麻之服(9),無親疏月數之等(10),各反其平,各復其始,已葬埋,若無喪者而止,夫是之謂至辱。

【註釋】

(1)倍:通「背」。倍叛之心:別人活着就敬重他,他一死就怠慢他,這就是背叛了他,所以說

是「倍叛之心」。(2)故:猶「夫」。為:猶「有」。(3)棺槨(gu • %裹):古代的棺材有多層,最裡面

的一口叫「棺」,套在「棺」外的大棺材都叫「槨」。十:當為「七」字之誤。《莊子·天下》作“天

子棺槨七重”。(4)翣(sh • 4煞)菨:當為「翣蔞」之誤,古書中也寫作「菨蔞」、「翣柳」、「蔞翣」、

「縷翣」,是棺材的遮蔽物。翣,形似團扇,用木條製成框,蒙上畫着圖案的布,寬三尺,高二尺四

寸,柄長五尺。靈車駛行時讓人拿着遮蔽靈柩,埋葬時便插在墓穴中遮蔽棺材。蔞(li • (柳):通「柳」,

古代遮蔽襯墊棺材的飾物統稱「柳」,它包括在旁的「帷」,在上的「荒」,以及襯墊棺材的木材。

文章:見513注(2),此指翣蔞上的花紋圖案。(5)屬(zh • (囑):聚集,會合。(6)州裡:周代的行政

單位,一萬二千五百戶為一鄉,二千五百戶為一州,二十五戶為一里,(7)■(j • @n • 進):通「墐」,

用土掩埋。(8)緣:衣服的邊飾。凡緣:指平常的服裝。古代送葬時穿喪服,此言穿平常的衣服,實是


  

不作為喪禮來辦。(9)衰(cu • 9崔):通「縗」,古代的喪服之一,是一種披在胸前的麻布條,寬四寸,

長六寸。(10)無親疏月數之等:古代的喪禮規定,生者和死者的親疏關係不同,服喪的期限也就有三

年、一年、九個月、五個月、三個月之類的差別。由於罪人之死「不得合族黨」沒有親戚參加,所以

就無親疏之分,也就沒有喪期的分等。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