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85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85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85頁

朗讀:

1113人主者,以官人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為能者也。人主得使人為之,匹夫則無所移之。百畝一守,事業窮,無所移之也。今以一人兼聽天下,日有餘而治不足者,使人為之也。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必自為之然後可,則勞苦耗悴莫甚焉;如是,則雖臧獲不肯與天子易勢業。以是縣天下(1),一四海,何故必自為之?為之者,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說也(2)。論德使能而官施之者(3),聖王之道也,儒之所謹守也。傳曰:「農分田而耕,賈分貨而販,百工分事而勸,土大夫分職而聽,建國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總方而議(4),則天子共己而已(5)。」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6),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禮法之大分也。

【註釋】


  

(1)縣(xu • 2n • 懸):古「懸」字,維繫(在高處),引申指(在高處)掌握,(在上面)統治。

(2)墨子:見64注(4)。墨子主張君主要和百姓一起辛勤勞動,參見1011。(3)論:見1112注(4)。

施:施加,給。(4)三公:見824注(5)。總:統領。方:地方,方面。(5)共:同「拱」,拱手,形

容毫不費力,無為而治,坐享其成。(6)平均:齊一,均等,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能平衡協調。

【譯文】

君主,以能夠用人為有本事;平民百姓,以自己能幹為有本事。君主可以指使別人去做事,平民百姓就沒有地方推卸責任。一百畝土地一個農夫來管理,耕種的事情耗盡了他一生的力量,這是因為他無法把這些事情推給別人。現在君主憑一個人的力量同時治理整個天下,反而時間綽綽有餘而要治理的事少得不夠做,這是因為讓別人去做事的緣故。權力大的當了天子而擁有整個天下,權力小的當了諸侯而統治一國,如果所有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了以後才行,那麼辛勞艱苦耗損憔悴就沒有比這個更厲害的了;像這樣,那麼即使是奴婢也不肯和天子交換地位與職事了。因此,君主在上面掌握天下,統一天下,為什麼一定要親自去做所有的事情呢?親自去做各種事情,是服役的人所遵行的原則,是墨子的學說。選擇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而把官職委任給他們,這是聖明帝王的辦法,是儒家所謹慎遵守的原則。古書上說:「農民分得田地去耕種,商人分取貨物去販賣,各種工匠分配一定的工作去用力,士大夫分任一定的職務去處理政事,諸侯國的國君分封一定的領土去守衛,三公統管各個方面來商議,那麼天子只要讓自己拱着手就是了。」朝廷外面如此、朝廷內部如此,天下就沒有人不協調一致,就沒有什麼不治理得好好的,這是歷代聖王的共同原則,也是禮製法度的要領。

195講:

1114百里之地可以取天下,是不虛,其難者在於人主之知之也(1)。取天下者,非負其土地而從之之謂也,道足以壹人而已多。彼其人苟壹,則其土地且奚去我而適它?故百里之地,其等位爵服(2),足以容天下之賢士矣; 其官職事業,足以容天下之能士矣;循其舊法,擇其善者而明用之(3),足以順服好利之人矣。賢士一焉,能士官焉,好利之人服焉,三者具而天下盡(4),無有是其外矣(5)。故百里之地,足以竭勢矣(6);致忠信,箸仁義(7),足以竭人矣。兩者合而天下取,諸侯後同者先危。《詩》曰(8):「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一人之謂也。

【註釋】

(1)《集解》無「于」,據宋浙本補。(2)服:見1016注(4)。(3)明:彰明,指公佈、宣傳。


  

(4)盡:窮盡,指全部取得。天下盡:與下文「天下取」同義。(5)無有是其外:等於說“無有(于)

此之外”。(6)竭:窮盡,指全部取得。由於擁有百里之地的國君設置了「等位爵服」「官職事業」,

所以這些權勢就都歸於自己了。(7)箸:通「著」,使顯明。(8)見83注(5)、(6)。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