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123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123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123頁

朗讀:

當初,天子在泰山舉行封禪典禮時,泰山腳下的東北方有古明的時堂舊址,舊址處路不好走,又不寬敞。皇上想要在奉高縣旁修建明堂,但不知道明堂的形制尺度。濟南人公(su,肅)帶獻上黃帝時的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座殿堂,四面沒有牆壁,用茅草蓋頂,殿堂周圍通水,環繞著宮牆修有天橋,殿上有樓,從西南方向伸入殿堂,命名為崑崙道,天子由此走進殿堂,在那裡拜祭上帝。於是,皇上命令按照公帶的圖樣在奉高的汶上建造明堂。等到第五年再來舉行封禪時,就讓泰一神和五帝的神位居於上座進行祭祀,讓高皇帝的神主靈位對著他們。在下房祭祀后土神,用牛、羊、豬各二十頭。天子從崑崙道進去,開始按郊祀的禮儀在明堂祭拜。祭拜完畢,在堂下燒掉祭品。然後,皇上又登上泰山,在山頂秘密舉行祭祀。在泰山下祭祀五帝時,按照他們各自所屬的方位,只有黃帝和赤帝並排,祭祀時由主管官員陪祭。在泰山上舉火,山下也都舉火呼應。
兩年以後,十一月甲子日是朔日,早晨交冬至,推算曆法的人認為以這一天為推歷的起點是正統。天子親臨泰山,在這一天到明堂去祭祀上帝,因為距上一次封禪不到五年,所以沒有舉行封禪典禮。那祝辭說:「上天授予皇帝泰元神策,週而復始。皇帝在此虔誠地拜祭泰一神。」皇上又東到海上,考察那些到海上求仙的人和方士們,沒有什麼效驗,但皇上還是增派使者繼續前往,希望能遇上神仙。
十一月乙酉日,柏梁台失火遭災。十二月甲午日初一這一天,皇上親自到高裡山祭祀后土神。又到了渤海,遙望而拜祭蓬萊之類的仙山,希望能到達仙人所居住的異境。


  
皇上回京後,由於柏梁台遭災焚燬了,就改在甘泉宮臨朝接受各郡國上報的計薄。公孫卿說:「黃帝建成青靈台,十二天後就被燒了,黃帝於是修建了明庭。明庭就是甘泉宮。」方士們很多人也說古代帝王有在甘泉建都的。後來天子又在甘泉宮接受諸侯朝見,並在甘泉建造諸侯的官邸。勇之說:「越地飛俗,火災之後再蓋起的房子,一定要比原先的大,以此制服火災。」於是天子修造建章宮,規模極大,有千門萬戶。它的前殿比未央宮高。它的東面是鳳闕,高二十多丈。它的西面是唐中苑,有幾十里寬的虎圈。它的北面修了大水池,池中的漸台高二十多丈,池名叫做泰液池,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和壺梁四座山,仿照海中仙山,還有用石頭雕成的龜魚之類。它的南面有玉堂、壁門和鳥雕像之類。還建了神明台、井干樓,高達五十多丈,樓台之間有輦車道相互連接。
夏天,漢朝更改曆法,以夏歷正月作為一年的開始,官府服色崇尚黃色,把官印一律改為五個字,因而把當年定為太初元年。這年,往西去征伐大宛。蝗災嚴重。丁夫人和洛陽虞初等人用方術祭祀,祈求鬼神降禍於匈奴、大宛。
第二年,主管官員說,雍縣五畤祭祀時沒有烹煮過的熟牲等祭品,沒有芬芳香的氣味。天子就命令祠官用牛犢做成熟牲祭品分別進獻給五畤,所用牲牢的毛色,按照五行相剋的原理配置。用木偶馬代替壯馬作祭品,至於祭祀各名山大川該用壯馬的。全都用木偶馬代替。皇帝出巡經過時舉行祭祀,才用壯馬。其他禮節照舊。
次年,天子東巡海上,考察神仙之類的事情,沒有靈驗的。有的方士說「黃帝時建造了五城十二樓,以便在執期那個地方迎侯神仙,命名為迎年。」皇上批准按他所說的建造五城十二樓,命各為明年。皇上親自到那裡行禮祭祀上帝,穿著黃色禮服。
公帶說:「黃帝時雖然已在泰山築壇祭天,然而風後,封鉅、岐伯等人又要黃帝去東泰山築壇祭天,去凡山辟場祭地,與符瑞相合了,才能長生不死。」天子就命令準備祭品,來到東泰山,見東泰山矮小,跟它的名聲不相稱,就命祠官祭祀,但不舉行封禪。此後命公帶在那裡供奉祭祀和迎侯神靈。夏天,天子返回泰山,像以前那樣舉行五年一次的封禪典禮,另外增加了在石閭山辟場祭地的儀式。石閭在泰山腳下的南面,很多方士說這裡是仙人住的地方,所以皇上親自在這裡祭祀地神。
此後五年,天子又到泰山行封禪禮,返回途中祭祀了常山。
當今天子所興建的神祠,泰一祠和后土祠,每三年親自郊祀一次;建立了漢家封禪制度,每五年舉行一次封禪大典。亳人謬忌奏請修建的泰一祠和三一、冥羊、馬行、赤星等五座神祠,由寬舒等祠官每年按時祭祀。加上后土祠,總共六座神祠,都由太祝統管。至於象八神中的各神,以及明年、凡山等其他有名的神祠,天子路過時就祭祀,離開後就算了。方士們所興建神祠,各由他們自己負責祭祀,人死了,祭祀也就終止,祠官不再管祭祀。其他神祠全部依照原來的規定辦。當今皇上舉行封禪大典,十二年以後來回顧,所祭祀的神靈已遍及五嶽、四瀆。而方士們迎侯祭祀神仙,去海上尋訪蓬萊仙山,最終也沒有什麼結果。公孫卿之類等等候神仙的方土,還是用巨大人腳印做托辭來辨解,也是沒有效驗。這時,天子對方士們的荒唐話越來越厭倦了,然而始終籠絡著他們,不肯與他們絕斷往來,總希望有一天能遇到真有方術的人。從此以後,方士們談論祭神的更多,然而效驗究竟怎樣,就可以想見了。

太史公說:我跟隨皇上出巡,祭祀天地眾神和名山大川,參加過封禪大典。我也曾進壽宮陪侍皇帝祭祀,聽神語,觀察研究了方士和祠官們的言論,於是回來依次論述自古以來祭祀鬼神的活動,把這些活動的裡外情形原原本本地展現出來。後世君子,能夠從這裡觀察到那些情形。至於有關祭祀時所用俎豆等禮器以及玉帛的詳情,獻祭酬神的禮儀,則有主管官員記錄在案。


【原文】【註解】


孝武皇帝者(1),孝景中子也(2)。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3)。


  

(1)孝武皇帝:《集解》:「《太史公自序》云『作《今上本紀》』,又其述事皆云『今上』、『今天子』,或有言『孝武帝』者,悉後人所定也。張晏曰:『《武紀》,褚先生補作也。褚先生名少孫、漢博士也。』」據考證,《今上本紀》已佚,本篇開頭六十字為後人所補;其下至篇末,是後人取《史記·封禪書》補成。(2)中子:排行居中的兒子。(3)敬:尊敬,尊重。這裡是注重、重視的意思。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1),天下乂安(2),薦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3)。而上鄉儒術(4),招賢良(5),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6),欲議古立明堂城南(7),以朝諸侯(8)。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9)。會竇太后治黃老言十,不好儒術,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11),召案綰、臧、綰、臧自殺(12),諸所興為者皆廢。
後六年,竇太后崩。其明年,上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