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羅馬帝國興亡史 - 139 / 319
西洋古代史類 / 吉本 / 本書目錄
  

羅馬帝國興亡史

第139頁 / 共319頁。

 大小:

 第139頁

朗讀:

那些對他向來輕視和厭惡戲劇表演十分痛恨的喜劇演員們在基督教教徒觀眾的掌聲中,生動而誇張地表演了這位已死的皇帝的種種錯誤和愚蠢行為,他的多變的性格和獨特的處世態度,為滑稽和諷刺性的表演提供了大量素材。在施展他的超人的才能方面,他常常忘了自己的高貴地位和尊嚴。亞歷山大一變而為狄奧根尼斯——從哲學家又降而為傳教士。他的純真的品德被極度的虛榮心所玷污;他的迷信思想擾亂了偉大帝國的平靜並危及其安全;他那動輒大發脾氣的作法,看上去似乎是費盡心機有意裝出,甚至是一種病態的表現,實在應該儘力收斂。尤利安的遺體被埋葬在西利西亞的塔爾蘇斯;但他的位於該城中寒冷而荒涼的庫努斯河畔的莊嚴的墓地卻為那些對這位故去的特殊人物十分愛戴的忠誠的朋友們所不善。那位哲學家曾表明他們合情合理的願望,柏拉圖的門徒可能應該安息在學院的園林之中,而那位軍人卻又用更響亮的聲音喊道,尤利安的骨灰應該在戰神的土地上,在古羅馬高尚品德的豐碑中,與愷撒的骨灰混合在一起。

在全部帝王史中像他這樣具有多方面成就的皇帝實不多見。


  

基督教的再度受寵第二十五章約維安統治下的基督教徒尤利安的死使帝國公共事務陷入無所適從的危險境地。

羅馬軍隊靠一個屈辱性的,但也許是必要的和約得到了輓救;虔誠的約維安把最初的一段和平時期用以恢復教會和國家的內部安寧。由於他的前代皇帝的冒失,他非但不曾使各派和解,反倒有意醞釀了宗教戰爭;他似曾致力於在兩個敵對教派之間尋求的平衡只不過更使得雙方的爭鬥,在得勝的希望和失敗的恐懼瞬息變化中,在爭得自己的權勢和皇帝的實惠的恩寵中,無休止地進行下去。

基督教教徒忘記了福音的教義,異教徒吸收了教會的精神。

在各自的家庭內部,天生的人的感情被盲目的宗教狂熱和復仇心理所消滅;法律被踐踏或濫用;東部的城市到處血跡斑斑;羅馬人的最為勢不兩立的敵人卻就在國家內部。約維安在開始受教育時便已公開表示信仰基督教;在他從尼西比斯向安條克進發的時候,在羅馬軍團的最前邊高舉起的十字架旗幟,那君士坦丁的拉伯蘭軍旗,便已向人民表明了他們的新皇帝的宗教信仰。等到他一登上皇帝寶座,他立即向各省的總督發出通知,宣告上帝的存在,確立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尤利安的居心叵測的敕令被廢止,基督教的各種特權得到了恢復,並有所擴大,約維安還關切地抱歉說,由於時局動亂,他不得不削減對慈善事業的撥款。基督教教徒們在對尤利安的這位虔誠的繼位者發出熱烈而由衷的讚美聲時大家的心情是完全相同的;但是,他們還不瞭解他將選定哪一種教義或哪一次宗教會議作為正統基督教教會的標準,於是教會內部的和平立即使得在教會受迫害期間擱置下來的激烈爭論又復活起來了。

這時各教派彼此競爭的領導人物,根據過去的經驗,相信自己的前途完全取決於在這位稚嫩的軍人的頭腦中形成的最早的第一印象,全都急匆匆奔向埃德薩的朝廷或安條克。東部的大道上擠滿了持本體同一論的阿里烏斯派和半阿里烏斯派,和優諾米派的主教,在這場神聖的賽跑中盡全力你追我趕;皇宮的各個房間都迴響着他們的亂哄哄的叫喊聲,皇帝的耳朵已充滿了形而上學的爭論與無情的咒罵離奇地混雜在一起的叫囂,也許使他不免感到很驚詫。約維安要求彼此和睦、互相諒解,以及等待召開一次宗教大會,來最後解決他們的爭端的溫和的建議被理解為一種漠不關心的表現;但他對偉大的阿塔納西烏斯的天神般的美德所表示的敬仰則終於讓世人看到,也表明,他完全忠於尼西亞教義。這位堅韌不拔的老信徒已是70高齡,一得到暴君已死去的消息便立即從他的隱居地走出來,在人民的熱烈歡呼聲中,他又一次登上了大主教的寶座,並且明智地接受了,或者說預先準備接受了,約維安的邀請。阿塔納西烏斯的可敬的形象,冷峻的勇氣和令人信服的辯才都使他始終保持住在以往四代皇帝時期早已贏得的名望。

在他一得到這位基督教皇帝的信任,並肯定了他的信仰以後,他便立即返回自己的教區,以老練的手法和毫不衰減的精力在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和正統基督教教會的管理部門繼續執政達10年之久。在他離開安條克之前,他曾向約維安保證說,他這樣皈依正統基督教,必將為他的統治帶來長治久安的盛世。阿塔納西烏斯有理由希望,後人或者會稱讚他作了一次成功的預言,或者會原諒他不過作了一次雖然無效但卻表示了他的感激心情的禱告。

約維安僅僅當政8個月便死去。

在約維安之後,瓦倫提尼安當了皇帝,並與他的兄弟瓦倫斯共同執政。這時西部和東部諸省已正式劃分開。瓦倫提尼安在西部繼續執行他的寬容政策。瓦倫斯則在東部奉行阿里烏斯主義。

在不同的邊界地區野蠻人的壓力日益增大,在高盧有阿勒曼人和勃艮第人,在不列顛有皮克特人和蘇格蘭人,在多瑙河畔有哥特人和薩爾馬提亞人。

這些民族現在都受到匈奴人的驅趕。在這種壓力之下,哥特人已被允許在多瑙河河岸定居。但他們在這裡進行叛亂,威脅着君士坦丁堡。瓦倫斯在阿德里安堡與他們交戰,在一次決戰中戰敗而被殺;這一戰役在戰術上肯定了騎兵對於步兵的優越性,這優越性一直保持到克雷西一戰,使羅馬軍隊在人員和財物方面遭受重大損失,它的聲威也因而從此一蹶不振。在隨之而來的大災難中,提奧多西在東部登上皇帝寶座,形成了世俗和基督教政府的一388 個轉折點。

他擊敗了高盧人,並與他們簽定和約,但條約內容仍牽涉到容許他們在帝國內定居問題。提奧多西由於他進一步加強了正統基督教的正統性而得到了大帝的稱號。在格拉喜安、瓦倫提尼安二世和篡位者尤金尼烏斯死去之後,提奧多西便成了最後一個獨自統治着西部和東部羅馬帝國的皇帝。

本章的後半部和第26章講述了這一部分歷史。

第二十七章米蘭大主教安布羅斯。

提奧多西的功與過。

安條克的叛亂和塞薩洛尼卡的大屠殺。

提奧多西的悔罪。


  
瓦倫提尼安其人及其死亡。

提奧多西之死。

君士坦丁堡在40年間一直是阿里烏斯派的據點。

提奧多西是按三位一體的正教信念受洗的第一位皇帝。

公元380年,格列戈裡·納齊安岑被選為君士坦丁堡的正教大主教,阿里烏斯便被趕出了東部地區。

381年于君士坦丁堡召開的宗教大會上,在尼西亞會議上提出的三位一體的神學體系終於圓滿完成了。

在公元380394年間,提奧多西頒佈了一系列反對異端邪說的嚴格敕令。

與此同時,西部皇帝格拉喜安的無所作為的統治一直使羅馬軍隊極為不滿。馬克西穆斯領導一支在不列顛發難的叛軍在提奧多西還沒來得及前來救援之前在里昂附近一舉將他擊敗。格拉喜安被刺殺了,提奧多西與馬克西穆斯結成聯盟,言定由馬克西穆斯統治阿爾卑斯山以西地區,並確定了格拉喜安的兄弟瓦倫提尼安在意大利的統治權。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