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觀止譯注 - 468 / 555
古典散文類 / 吳楚材 / 本書目錄
  

古文觀止譯注

第468頁 / 共555頁。

 大小:

 第468頁

朗讀:

初六日別霞光,從山坑向丞相原下。七里,至白沙嶺。霞光復至,因余欲觀牌樓石,恐白沙庵無指者,追來為導。遂同上嶺,指嶺右隔坡,有石叢立,下分上並,即牌樓石也。余欲逾坑溯澗,直造而下。僧謂:「棘迷路絶,必不能行,若此坑直下丞相原,不必覆上此嶺;若欲從仙燈而往,不若即由此嶺東向。」余從之,循嶺脊行。嶺橫亙天都、蓮花之北,狹甚,旁不容足,南北皆崇峰夾映。嶺盡北下,仰瞻右峰羅漢石,圓頭禿頂,儼然二僧也。下至坑中,逾澗而上,共四里,登仙燈洞。洞南向,正對天都之陰。僧架閣連板于外,而內猶穹然,天趣未盡刊也。復南下三里,過丞相原,山間一夾地耳。其庵頗整,四顧無奇,竟不入。復南向循山腰行五里,漸下,澗中泉聲沸然,從石間九級下瀉,每級一下有潭淵碧,所謂九龍潭也。黃山無懸流飛瀑,惟此耳。又下五里,過苦竹灘,轉循太平縣路,向東北行。

——選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標點本《徐霞客遊記》 


  

明萬曆四十六年九月初三 我們一行離開白岳山榔梅庵,到了桃源橋,從小橋右面而下,山路異常陡峭,這就是上次游黃山時所走的路。往前走七十里,夜宿在江村。

初四日 步行十五里路到達湯口。再五里,來到湯寺,在湯池洗了澡,便拄着手杖朝硃砂庵方向攀登。走了十里路,登上黃泥岡,原先被雲霧遮沒的諸山峰,漸漸顯露出來,又漸漸落到了我的手杖底下。轉入石門,經天都峰半山腰而下,則天都、蓮花兩座峰頂,都以秀美的英姿兀立在半空。路旁有一岔道朝東而上,卻是昔日所未到之處,於是往前直上,差不多到達天都峰旁。再往北而上,攀行在石隙之中。只見兩側峰石一片片夾峙而起,山道迂迴曲折于岩石間,遇到山石阻塞就鑿通它,遇到山崖陡峭就砌起石階,遇上斷壁則架木搭橋修通它,遇到懸崖就架上梯子接起來。俯視孤峭的山谷一片陰森,楓樹和松樹交錯相雜,五彩繽紛,猶如畫圖與錦繡般燦爛。因而想到黃山當得起是一生中所見到的奇觀,而且是如此奇特,往日未曾一探究竟,這次重遊不但快慰,而且很覺慚愧。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