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
1)文帝:漢高祖劉邦之子劉恆,公元前
180至公元前
157年在位。呂后死後,周勃等平定諸呂,他以代王入為皇帝。在位期間,執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減輕地稅、賦役和刑獄,使農業生產有所恢復發展,又削弱諸侯勢力,以鞏固中央政權。舊史家把他與景帝統治時期並舉,稱「文景之治」。 後六年,即後元六年(公元前
158年)。 (
2)匈奴:我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 (
3)宗正:官名,負責皇族內部事務的長官。 (
4)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頭,因地處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 (
5)祝茲侯:封號。 (
6)棘門:原為秦宮門,在今陝西咸陽東北。 (
7)河內: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區。守,郡的行政長官。 (
8)細柳:古地名,在今陝西省咸陽西南,渭河北岸。 (
9)上:指漢文帝。 (
10)被:通「披」。 (
11)彀(gòu夠):張滿弓弩。弩(nù):用機括發箭的弓。 (
12)持滿:把弓弦拉足。 (
13)軍門都尉:守衛軍營的將官,職位略低於將軍。 (
14)節:符節,皇帝給的憑證。 (
15)壁門:營門。車騎:漢代將軍的名號。 (
16)按:控制。轡:馬繮繩。 (
17)揖:拱手行禮。 (
18)介:鐵甲;冑:頭盔。《禮記·曲禮》:「介者不拜。」 (
19)式車:式通「軾」,俯身靠在車前的橫木(軾)上,表示敬意。 (
20)中尉:負責京城治安的武官。
廉頗藺相如列傳
〔西漢〕司馬遷
【題 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是以廉頗、藺相如為主,兼及趙奢、李牧等人的合傳。這裡選的是原傳的前一部分,集中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文中着重刻畫了藺相如智勇與不畏強暴的形象。前二則頌揚了他在對外鬥爭中,面對強敵,臨危不懼,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之績。後一則表現他在處理內部關係上,「先國家之急」,顧大局,識大體,和不計私仇,忍辱含垢之德。當時,秦國正以強大的軍事實力進行兼併六國的戰爭。而此時秦正準備集中力量對付楚國。趙國在六國當中居于強國,秦未敢輕易對趙國用兵。這種客觀情況,使藺相如的兩次外交活動,具有了勝利的可能條件。文中也讚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豪邁氣概和磊落胸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
1),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
2),拜為上卿(
3),以勇氣聞于諸侯(
4)。相如者(
5),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6)。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
7)。秦昭王聞之(
8),使人遺趙王書(
9),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10)。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1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
12),未得。
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
13)。臣舍人相如止臣(
14),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
15),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
16),故燕王欲結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
17),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
18)。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19),則幸得脫矣(
20)。』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