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性心理學 - 81 / 135
心理類 / 艾里士 / 本書目錄
  

性心理學

第81頁 / 共135頁。

 大小:

 第81頁

朗讀:

同性戀的普遍和嚴重還有一個事實的證明,就是「象姑」業或「相公」業的發達。這在德國首都柏林有人做過特別的研究。在柏林,警察對象姑業的態度和對娼妓業的態度是同樣的容忍,因為他們承認只有採取容忍的態度,才可以管理它們和限制它們,使它們不至于妨害城市的治安。希爾虛弗爾德估計柏林的象姑約有20000人。

但後來畢克登(Werner Picton)比較精密地估計則認為只有6000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可以斷定為有精神病態的。而不足四分之一則不但所以滿足顧客的同性戀慾望,自身也有同樣的慾望。象姑業的產生,普通承認的原因是失業,好比娼妓業一樣,但事實上原因當不只于失業的一種。


  

性的逆轉雖屬一個如此重要的現象,但一直到近代,它才成為一一個科學的研究課題或被認為有研究的價值。這是首先在德國開始的。在十八世紀末,德國學術界有人發表了兩個例子。後來霍斯利(nbssli)、卡斯巴(Caspar)特別是烏爾裡克斯【(Ulricchs),「優浪現象」的名詞就是他起的】 又做了些清宮除道的工作,但這些都不能算重要。

1870年,韋斯特法爾(Westphal)所觀察的例證發表以後才奠定了這方面的研究基礎。韋氏所觀察的是一個青年女人,他對她的特點與這種特點的原委描寫得十分詳盡,他證明這種特點是先天遺傳的而不是後天獲得的。因此,我們不應當把它看做淫惡的表示。他又指出,這女子的生活裡雖有神經不健全的成分,卻不是一個瘋狂的例子。

此後,我們對性逆轉的知識,便很快地日趨加多了。克拉夫特-埃平,是逆轉現象的第一個偉大的診察家,在他的《性的精神病態學》裡,他蒐集了很多逆轉的例子。不用說,這部《性的精神病態學》,也是在性變態方面喚起一般人注意的第一本科學的作品。冒爾也是一個比較後起的大家,他的評斷力比克氏力強,他的科學訓練也比克氏為廣,克氏此書問世不久,他的那本很值得欽佩的關於《性的逆轉》的專著也就出版了。

最後,希爾虛弗爾德接踵而起,他對逆轉人的同情瞭解,在質與量上都是無與倫比的,而他的那部《男女同性戀論)(Der Homosxualiat,1914 )不只是這題目的一部百科全書,可惜到現在還沒有人把它翻譯成英文。意大利好像是「性的逆轉」這個名詞(inversione sessuale)的發源地。在那裡,學者如裡蒂(Ritti)

、塔馬契亞(Tamassia)、朗勃羅梭等很早就提出過若干例子。在法國,1882年夏爾科和馬尼昂最先着手這方面的研究,後來又有一些很著名的研究家在這現象上下過不少功夫, 讓它越來越易於瞭解。 這些研究家包括費瑞、 塞裡厄(Serieux)、聖保羅(筆名為洛,Dr,Laupts)等。在俄國,最先對這現象有所探討的是塔諾夫斯基( Tarnowsky )。

在英國, 西蒙茲( John Addington Syinonds)以名醫之子而自身又富有文學天才的資格, 曾經私自印行過兩本很值得歡注的小冊子,一本講古希臘的逆轉,一本討論近代的同性戀問題。卡本特(Edward Carpenter)也著過一本小冊子(最初也是私自印行的), 後來又出過一本專著,叫做《間性論》(The Intermedi ate Sex),原是用德文發表的,後來才有英文本。拉法羅維奇也用法文出過一本有相當價值的書。而筆者自己關於這方面的一本專書,最初也是在德國出版的(書名叫《反性感》,德文原名是Das Kontrore Desch1echtsgefiihl,1896),後來又在英美兩國印行。

不過在美國,在筆者的書問世以前,基爾南和利茲登(Lydston )兩家對於性逆轉的事實與理論已經有過相當的注意。近些年,這方面最值得注意的英文作品是從西班牙文譯出來的馬拉尼昂(Maranon)的那本書(譯本,1932)。

近年以來,這方面的研究雖多,但各家的意見還沒能完全趨于一致。第一個困難與最根本的困難是在斷定性逆轉究竟是先天遺傳或後天獲得的。在克拉夫特一埃平的影響傳播開來以前,一般的意見是以為同性戀是後天的,是習慣得的。


  
簡而言之,它就是一種「惡習」,大體說來,是手淫過度或房事過度以致陰莖不舉不能行人道後的一個必然的結果。也有以為是早年的暗示所造成(比內與施倫克-諾津主此說)。克拉夫特-埃平則承認同性戀有先後天兩類。自此以後,先天之說就漸漸占優勢,而後天說的重要就逐漸消減了。

在冒爾的作品裡,這趨勢就很顯著;希爾虛弗爾德和馬拉尼昂以為在任何同性戀的例子裡,總免不了一些先天的成分;而布洛克與阿爾特裡諾(Aletrino)等則把因後天原因而有同性戀行為的人劃分開來。另成一類,叫做「擬同性戀」(pseudo-homosexuality)。奈克的見解也是如此。他認為我們要分的,不是先天同性戀或後天同性戀,而是真正的同性戀或虛擬的同性戀。

他又認為即在壯年以後才發現的同性戀也不是後天獲得的而是先天遺傳的,不過發現得遲一些或「晚成」一些罷了。有幾位起初完全主後天說或側重於後天說的專家(例如奈克與布洛克)後來也採取了這比較新穎的見解。許多精神分析論者雖然到現在還認定同性戀是一個後天的現象,但也承認這現象往往可以呈膠着或固定的狀態。因此,其間也許有先天氣質的關係。

既有這種留餘地的看法,則精神分析派和其他各家的意見縱有出入,也就無關要旨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