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知錄 - 179 / 271
中國哲學類 / 顧炎武 / 本書目錄
  

日知錄

第179頁 / 共271頁。

 大小:

 第179頁

朗讀:

《漢書‧晁錯傳》言:「憂勞百姓,列侯就都。」是以所封國邑為都。《後漢書‧安帝紀》:「徙金城郡,都襄武。」《龐參傳》:「燒當羌種號多等皆降,始復得還都令居。」是以郡治為都。而《食貸志》言:「長安及五都。」以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為五都,而長安不與焉,此又所謂通邑大都居一方之會者也。若後世國都之名,專于天子,而諸侯王不敢稱矣。

《史記》:「孝景中三年,軍東都門外。」此時未有東都,其曰東都門,猶言東郭門也。《三輔黃圖》:「長安城東出北頭第一門曰宣平門,民間所謂東都門。」


  

○鄉裡以縣統鄉,以鄉統裡,備書之者《史記》:「老子,楚苦縣歷鄉曲仁裡人」;「樗裏子室在昭王廟西,渭南陰鄉樗裡」是也。書縣裡而不言鄉:《史記》:「高祖沛豐邑中陽裡人。“聶政,軹深井裡人。」「淳于意師臨淄元裡公乘陽慶。」《漢書》:「衛太子亡至湖泉鳩裡」是也。亦有書鄉而不言裡:《史記》:「陳丞相平,陽武戶牖鄉人。」「王翦,頻陽東鄉人」是也。

古時鄉亦有城。《漢書‧朱邑傳》:「其子葬之桐鄉西郭外。」

○都鄉《集古錄‧宋宗慤母夫人墓誌》:「涅陽縣都鄉安眾裡人。」又云:「■于秣陵縣都鄉石泉裡。」都鄉之制,前史不載。按都鄉蓋即今之坊廂也。《漢濟陰太守孟鬱堯廟碑》:「成陽仲氏屬都鄉高相裡。」

○都鄉侯後漢封國之制,有鄉侯,有都鄉侯。傳中言都鄉侯者甚多,皇甫嵩封槐裡侯,忤中常侍趙忠、張讓,削戶六千,更封都鄉侯。具珍有罪,詣獄,謝上還東武侯印緩,詔貶為都鄉侯。是都鄉侯在列侯之下也。趙忠以與誅梁冀功,封都鄉侯。延嘉八年,貶為關內侯。是都鄉侯在關內侯之上也。良賀卒,帝封其養子為都鄉侯,三百戶。是都鄉侯所食之戶數也”梁冀得罪,徙封比景都鄉侯,是都鄉侯亦必有所封之地,而不言者,史略之也。鄉侯,都亭侯,亭侯,或言地,或不言地,亦同此。

○封君七國雖稱王,而其臣不過稱君,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是也。秦則有稱侯者,如穗侯、應侯、文信侯,而蔡澤但為剛成君。漢興,列侯曰侯,關內侯曰君。孔霸以師賜爵關內侯,號褒成君。其薨也,溢日烈君。

宋時《登科錄》必書某縣某鄉某裡人。《蕭山縣誌》曰:「改鄉為都,改裡為圖,自元始。」《嘉定縣誌》曰:「圖即裡也,不曰裡而曰圖者,以每裡冊籍首列一圖,故名曰圖。」是矣。今俗省作「‘■」。謝少連作《歙志》,乃曰:「■音鄙。《左傳》都鄙有章,即其立名之始。」其說鑿矣。


  

○亭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鄉。以今度之,蓋必有居舍,如今之公署。鄭康成《周禮‧遺人》注曰:「若今亭有室矣。」故霸陵尉止李廣宿亭下。張禹奏請平陵肥牛亭部處,上以賜禹,徙亭它所,而《漢書》註云:「亭有兩卒:一為亭父,掌開閉掃除;一為求盜,掌逐捕盜賊」是也。如今之村堡。《韓非子入「吳起為魏西河守。秦有小亭,臨境。起攻亭,一朝而拔之,」《漢書》「息夫躬歸國,未有第宅,守居丘亭,奸人以為侯家富,常反守之。」《匈奴傳》「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叫麥漢書‧公孫瓚傳》「卒逢鮮卑數百騎,乃退人空亭」是也。又必有人民,如今之鎮集。漢封功臣有亭侯是也,亦謂之下亭,《風俗通》:「鮑宣州牧行部,多宿下亭」是也。其都亭則如今之關廂。司馬相如往臨邛,舍都亭。嚴延年母止都亭,不肯入府。何並斬王林卿奴頭,並所剝建鼓,置都亭下。《後漢書》:「陳王寵有強弩數千張,出軍都亭。會稽太守尹興使陸續于都亭賦民飠粥。酒泉龐娥刺殺仇人于都亭。《吳志》:魏使邢貞拜權為吳王,權出都亭候貞」是也。京師亦有都亭。《後漢書》:張綱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竇武召會北軍五校士屯都亭,何進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都亭。王喬為葉令,帝迎取其鼓置都亭下是也。蔡質《漢儀》:洛陽二十四街,街一亭;十二城門,門一亭,人謂之旗亭。《史記‧三代世表》,諸先生言:「與方士考功會旗亭下」是也。後代則但有郵亭、驛亭之名,而失古者居民之義矣。

○亭侯《通典》:「獻帝建安初,封曹操為費亭侯。亭侯之制自此始也。」恐不然。靈帝以解讀亭侯人繼。《桓帝紀》:封單超等五人為縣侯,尹勛等七人為亭侯。列傳中為亭侯者甚多,大抵皆在章和以後。丁言能薄功微,得鄉亭厚矣。樊宏願還壽張,食小鄉亭。則建武中似已有亭侯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