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知錄 - 153 / 271
中國哲學類 / 顧炎武 / 本書目錄
  

日知錄

第153頁 / 共271頁。

 大小:

 第153頁

朗讀:

○文不貴多二漢文人所著絶少,史于其傳末每云:所著凡若干篇。惟董仲舒至百三十篇,而其餘不過五六十篇,或十數篇,或三四篇。史之錄其數,蓋稱之,非少之也。乃今人著作則以多為富,夫多則必不能工,即工亦必不皆有用於世,其不傳宜矣。西京尚辭賦,故《漢書‧藝文志》所載止詩、賦二家。其諸有名文人,陸賈賦止三篇,賈誼賦止七篇,枚乘賦止九篇,司馬相如賦止二十九篇,兒寬賦止二篇,司馬遷賦止八篇,王褒賦止十六篇,楊雄賦止十二篇,而最多者則淮南王賦八十二篇,枚皋賦百二十篇。而于《枚皋傳》云:「皋為文疾,受詔輒成,故所賦者多。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故所作少而善於皋。皋賦辭中自言為賦不如相如,其文委<骨皮>,曲隨其事,皆得其意,頗詼笑,不甚閒靡,凡可讀者不二十篇,其尤戲不可讀者尚數十篇。」是辭賦多而不必善也。東漢多碑誄書序論難之文;又其時崇重經術,復多訓詁。凡傳中錄其篇數者四十九人,其中多者如曹褒、應劭、劉陶、蔡邕、荀爽、王逸各百餘篇,少者盧植六篇,黃香五篇、劉余、崔烈、曹眾,曹朔各四篇,桓彬三篇,而于《鄭玄傳》云:「玄依《論語》作《鄭志》八篇,所注諸經百餘萬言,通人頗譏其繁。」是解經多而不必善也秦延群說《堯典》篇目兩字之說十餘萬言,但說「日若稽古」三萬言,此顏之推《家訓》所謂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者也。

文以少而盛,以多而衰。以二漢言之,東都之文多於西京,而文衰矣。以三代言之,春秋以降之文多於《六經》,而文衰矣。《記》曰:「天下無道,則言有枝葉。」


  

《隋志》載古人文集,西京惟劉向六卷,楊雄、劉歆各五卷,為至多矣,他不過一卷、二卷。而江左梁簡文帝至八十五卷,元帝至五十二卷,沈約至一百一卷,所謂雖多亦奚以為?

○著書之難子書自盂、荀之外,如老、莊、管、商、申、韓,皆自成一家言。至《呂氏春秋》、《淮南子》,則不能自成,故取諸子之言匯而為書,此子書之一變也,今人書集一一盡出其手,必不能多,大抵如《呂覽》、《淮南》之類耳。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後世之所不可無,而後為之,庶乎其傳也與?宋人書如司馬溫公《資治通鑒》、馬貴與《文獻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若後人之書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傳,所以然者,其視成書太易,而急於求名故也。伊川先生晚年作《易傳》,成,門人請授,先生曰:「更俟學有所進。子不雲乎: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亻免焉日孳孳,斃而後己。」

○直言張子有云:「民吾同胞。今日之民,吾與達而在上位者之所共也。救民以事,此達而在上位者之責也;救民以言,此亦窮而在下位者之責也。」

「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然則政教風俗苟非盡善,即許庶人之議矣。故《盤庚之誥》曰:「無或敢伏小人之攸箴,而國有大疑,卜諸庶民之從逆。」子產不毀鄉校,漢文止輦受言,皆以此也。唐之中世,此意猶存。魯山令元德秀遣樂工數人連袂歌于,玄宗為之感動;白居易為尉,作樂府及詩百餘篇,規諷時事,流聞禁中,憲宗召入翰林。亦近於陳列國之風,聽輿人之誦者矣。詩之為教,雖主于溫柔惇厚,然亦有直斥其人而不諱者。如曰「赫赫師尹,不平謂何」;如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如曰「皇父卿士,番維司徒,家伯家宰,仲允膳夫,聚子內史,蹶維趣馬,禹維師民,艷妻煽方處」;如曰「伊誰雲從,維暴之雲」,則皆直斥其官族名字,古人不以為嫌也。《楚辭‧離騷》:「余以蘭為可恃兮,羌無實而容長。」王逸章句謂:「懷王少弟司馬子蘭。」「椒專佞以慢忄舀兮。」章句謂:「楚大夫子椒。」洪興祖補註:「《古今人表》有令尹子椒。」如杜甫《麗人行》:「賜名大國虢與秦,慎莫近前丞相嗔。」近於《十月之交》詩人之義矣。


  
孔稚《北山移文》明斥周容,劉孝標《廣絶交論》陰譏到溉。袁楚客規魂元忠有十失之書,韓退之諷陽城作爭臣之論。此皆古人風俗之厚。

立言不為一時天下之事,有言在一時,而其效見于數十百年之後者。《魏志》:「司馬朗有復井田之議,謂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業,難中奪之。今承大亂之後,民人分散,土業無主,皆為公田,宜及此時復之。」當世未之行也,及拓跋氏之有中原,令戶絶者墟宅桑榆盡為公田,以給授而口分,世業之制自此而起,迄于隋唐守之。《魏書》:「武定之初,私鑄濫惡。齊文襄王議,稱錢一文,重五銖者,聽人市用,天下州鎮郡縣之市各置二稱,懸于市門,若重不五銖,或雖重五銖而雜鉛,並不聽用。」當世未之行也。及隋文帝之有天下,更鑄新錢,文日「五銖」,重如其文。置樣于關,不如樣者沒官銷毀之。而開通元寶之式自此而準,至宋時猶仿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