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134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134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134頁

朗讀:

水洞在山西南隅,其門南向,中寬數畝,潭水四際,瀦而不流,其深不測,而淵碧如黛;其外淺處,紫碧浮映,想為日光所爍也。洞左右俱有重崖迴環潭上,可循行以入。及抵潭際,則崖插底而路旁絶,〔上無岐穴,不識水洞何所止。〕出洞,循西麓北轉而東,又得龍洞。洞在山西北隅,其門北向,中有水夾,其上片石東西交疊,成天生橋焉。

〔五丈以內,又度一梁,篝火入,西穿石砫,夾漸大。〕南入約半裡,〔路窮下黑,乃多燃火炬照耀之。〕亦有深潭一泓,瀦水莫測,大更逾于水洞,〔投石沉沉,亦止而不流,〕洵神龍之淵宅也。


  

〔已而熄炬消焰,南望隔深,深處杳杳,光浮水面,道人神以為怪光使然。予謂穴影旁透。道人曰:「昔村人結筏窮之,至其處,輒不得穴,安所得倒影?」予曰:「此地深伏,雖去洞頂甚遙,然由門南出,計去水洞不遠,或水洞之光,由水中深映,浮筏者但從上矚,不及悟光從水出耳。若系靈怪,豈有自古不一息者哉?」乃復明炬〕出龍洞。

〔別道人,〕即西逾石樑,西南望山坳行。

皆土山漫衍,三里,輒不得路。乃漫向西南升陟壟阪,五里始得路。乃隨向西南一里,度一石樑,又一里得村聚,是為厚祿,有公館焉。

厚祿西南,乃往貴縣大道;厚祿之北為安祿營,乃潯州所從來者,余從間道出厚祿後山,已過安祿,而南欲趨平碣,尚三十里,中無人煙可以托宿。土人勸余返安祿宿鋪中,時日才下舂,余不能違也。安碌營有營兵數十家,以宿客為業。

羅叢岩西北有崇山橫亙,東北自潯之西山,西南自貴之北山,二山兩角高張,東西相距百四十里,中間峰巒橫亙,翠環雲繞,頗似大容。蓋大容為鬱江南條之山,界于綉、鬱兩江之間;而此山為鬱江北條之山,界于黔、鬱兩江之間。

其脈自東南曲靖東山至泗城州界,經思恩、賓州之境,而東盡于潯。貴縣之倚北山,猶鬱林之於大容西嶺;潯州之倚西山,猶容縣之於大容東峰:皆東西突聳兩角,而中則橫亙焉。第大容〔東西八十里,〕較近,而中有北流縣界其間;茲山較遠,而別無縣治,惟安祿營為中界。

安祿東有土山,脈由大山東北分支南下。

第大山自西南趨東北,土山自東北轉西南,南抵潯、貴濱江諸山而止。

其中夾成大塢,映帶甚遙,平疇廣溪,迤邐西南矣。

十二日平明,自安祿西南行田塍間。四里,南越山岡,西下二里為飄村,聚落不及厚祿三之一,而西望大山之下,則村落纍纍焉。又西南四里,過一小橋,於是皆沮洳之境,兩旁茅草彌望,不復黍苗芃芃péng茂密矣。

又一里,過臨征橋,乃南逾岡隴。又西南三里,有碑大書為「貴縣東界」。又西南漸向岡隴,而草虆léi,蔓生植物一望如故。又八里,直抵石山下,是為平碣營。先是,由飄村南望,右大山,左土嶺,兩界夾持,遙遙西南去,大山長後西突而起,土山短漸南殺焉。而兩界之中,有石山點點,青若綴螺,至是而道出其間。平碣亦在岡阜上,有營兵數家,墟舍一環。就飯于賣漿者,恐前路無人煙也。

平碣之東,石峰峭方,曰大岩山,有岩甚巨,中容數千人。其南又突小山,低而長,上有橫架之石,若平橋高懸,其下透明。小山之西,平碣之南,為馬鞍山,亦峭聳而起,此皆平碣之近山也。

南望有駢若筆架、鋭若卓錐者,在數里之外。望之而趨,三里,度石樑,為石弄橋。又南十餘里,直抵南望諸峰之麓,有一第舍在路右突阜上,曰劈竹鋪。

眺路左諸峰,分岐競異,執途人而問之,始知即貴縣之東山也。其西北大山盡處高峙而起者,即貴縣之北山也。按《志》,貴縣有東、西、南、北四山,而東山在縣東二十里,為二何隱處,《一統志》曰:唐時有何特進、履光二人隱此。

《風土記》謂特進乃官銜,分履、光為二人,曰何履、何光。

《西事珥》載,開元中,何履光以兵定南詔,取安寧,立銅柱。

按此,則履光乃一人,其一名特進,非銜也。


  
明秀挺拔。

蓋四山惟北為崇巒峻脊,而東、西、南三山俱石峰森立。東山亞於南而軼超過于西。西北一峰如婦人搭帔披肩簪花,俗呼為新婦岩。

中峰石頂分裂,如仙掌舒空,又如二人並立,今人即指為二何化名。然茲山聳撥自奇,何必摹形新婦,托跡化人也!其南支漸石化為土,峰化為岡,逶迤西南。循其右行,共九里,為黃嶺。其南面土岡盡處,始見村聚倚岡,室廬高列。

其北隅平窪中,復立一小石峰,東望如屋脊橫列,兩端獨聳;西眺則擎芝偃蓋,怪狀紛錯。又西南一里。路右復突一石峰,高聳當關,如欲俯瞰行人者。從此東北,石峰遂盡,遙望南山數點,又青青前列矣。又二里,度一石樑,其水勢石狀與劈竹同。又五里,則路兩旁皆巨塘瀦水,漾山瀠郭。又一里,過接龍橋。疊石塘中,以通南北,乃堤而非橋也。於是居聚聯絡。又西一里,由貴縣東門抵南門,則大江在其下矣。

〔靜聞與顧仆所附舟,已先泊南門久。〕下午下舡,蒲暮放舟,乘月西行,十五里而泊。

十三日未明而發。

十里,西抵西山之南,轉向南行。

五里,轉向東行,十里,是為宋村。由貴縣南至南山十里,由南山至宋村十里,而舟行屈曲,水路倍之。先,余擬一至貴縣,即往宿南山,留顧仆待舟,令其俟明晨發。及余至;而舟且泊南門久矣。余別欲覓舟南渡。舟人云:「舟且連夜發。」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