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133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133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133頁

朗讀:

樹若井欄,或人之剜空而植之地中者。

但水之浮地為可異耳。盧塘北五里,過盧忘村,登一嶺夾。下而覆上,又二里,循山半行,始望白石雙尖如覿di相見面。


  

其嶺東西兩界夾持,而北下成深坑,布禾滿底坑。一里,輒有過脊橫斷兩崖間,凡渡三脊,約循崖上者共六里焉。俯瞰坑中,或旁通,或中岐,所謂「十二岔塘」者是矣。渡脊後,遂西北逾嶺,一里稍下,復東度一脊,乃北向大路,直望白石山麓。北下一里,又隨夾西轉一里,下至坑底,即逾小嶺。一里西下,則大水河從南北注。隨之北下,又一里,水轉東折,又有一小水北自白石來,合併東向。乃既渡其大,復渡其小,上東北涯,已暮色逼人,投宿于嶺上之陳村。大水河者,自同沖、羅秀北流過此,下流至武林入潯江。

初八日自大水河登後山入潯,路當從山左循小水北行,余誤從山右大水北去。一里,大水折而東,余乃西逾嶺。三里出羅捷,或作「插」,有村落在山半。

仍與北來小水遇,溯之行,始得大道。又二里,復逾水上嶺,從嶺上行二里,西瞻獨秀而行。下山二里,為陳沖,已出獨秀東北,復見白石矣。自陳沖循塢中小水東北行,至是又以潘觀山為西瞻矣。潘觀山與東界山排闥而北。十里,復西北陟岡,盤西界中垂之嘴,於是復循岡隴行。共十里,逾一嶺而下,是為油麻墟。時值墟期,飯而後行。十里,連渡二橋,橋北為周村,水北繞而去,路陟西嶺。五里;過上合村。又謂之麻合,居民二三家在嶺內。又十里,抵陳坊,陳坊之南,自周村來,山不甚高,水不成溪,然猶岡嶺間疊,陂陀盤繞;陳坊之北,則平野曠然,西山在望,聚落成市,始不作空山寂寞觀矣。

初九日自陳坊墟西行荒野之中,中窪如岩,岩中突石,盤錯蹲踞,但下無深墜之隙,中無淵涵之水,與前所過石橋村南窪陂突石無以異也。西行十里,直逼思靈山下,則鬱江自西南環城東北,而隔江山光雉堞,恍然在望矣。渡江,抵城東南隅,往南門,至驛前,〔返潯郡寓中,〕則二病者比前少有起色。詢橫州渡舡,以明晨早發,遂攜囊下舟以俟焉。

是行也,為日十有六,所歷四縣、桂平、陸川、北流、容。一州鬱林。之境,得名岩四,而三為洞天:白石名秀樂長真第二十一洞天,勾漏名玉闕寶圭第二十二洞天,都嶠名大上寶玄第二十洞天。惟水月洞不在洞天之列,而實容山之正脈。蓋余所歷,俱四面環容山之麓。蓋大脊西南自欽州、靈山,東北經興業,由平山墟度脈而東,即高峙為大容。其北出之支,發為白石,而山脈盡焉;其南出之支,經北流縣東分為勾漏,而山脈亦盡,南行正脈,自鬼門關又南為水月洞,又南經高州、西寧之境,散為粵東南界之脈,而北轉者始自羅面而北,結為都嶠。是白石、勾漏、水月皆容山嫡塚,而都嶠則雲礽réng第八世孫之後矣。世謂容州三洞天俱潛穴相通,非也。白石之通於勾漏者,直指其山脈聯屬,而何必竅穴之相徹;都嶠之通於勾漏者,第泥其地界之接軫zhěn界限,而豈知脈絡之已分。故余于都嶠而知跡之易混,于水月而知近之易遺也。

鬼門關在北流西十里,當橫林之北,望之石峰排列,東與勾漏並矣。

北流而縣中峙,乃東者名仙區,西者稱鬼域,何耶?余初是橫林北望,心異山境,及抵北流而後知其為「鬼門」,悔不能行其中,一破仙、鬼之關也。

初十日未明發舟,曉霞映江,從篷底窺之,如行紫絲步帳中,彩色繽紛,又是江行一異景也。隨西山南向溯流十里,外轉而東北行,迂曲者又十里,始轉而南又十里,望白石山亭峙東南,甚近。於是轉而西北,是為大灣。又西十里過牛欄村。轉而南,復轉而西,又十五里而暮。又乘月行五里,宿于鎮門。是夕月明如晝,共行六十里。

十一日未曙而行。二十里,白沙,又五里登涯。由小路北行,一里得大路,稍折而東,渡雷沖橋。從橋東小岐北望石峰而行,涉一溪,行蒼莽中。四里抵小石峰下,復透一峰峽,又三里抵羅叢岩,岩門南向。


  
邦人黎霄鸞,鄉貢進士,有記曰:「東南望白石洞天,西北接獅子、鳳巢之秀,艮案峙其前,太平擁其後。」既至,日猶未午,一面索炬同道者游,一面令具餐焉。蓋茲岩前有東西兩門,內有東西兩洞。西洞之內,倏夾倏開,倏穹而高盤,倏垂而下覆,頂平若幕,裂隙成紋;至石形之異,有疊蓮盤空,挺筍森立者,亦隨處點綴,不顓以乳柱見奇也。西洞既窮,道者復攜炬游東洞。

〔計裡許,北過一隘,西轉有峽,北透天光。〕其內夾而不寬,高而無岐,石紋水湧,流石形如劈翅,而蓮柱乳筍,亦復不汎一般。

〔時數炬更盡,不復能由內洞返。北躋後洞出,穴北向,僅中匍匐出洞。已下北麓,循麓東行,過東北隅,道者指其上列竇曰:「此東洞後穴也。」予即欲從之人。道者曰:「無炬。須仍由前洞攜炬出。」從之,環其東麓。麓東一峰圓峙,高逾此山,竅穴離披。道者謂都無深入竇。然其北有石一枝離立起,不由此不得睹也。復入東前洞,縛炬內游。乳石奇變,與西內洞等,而深止得半,不若西屢轉愈擴也。東崖上穴駢迸,亟躋上,則有門三穴,聯翩北向,而下無階級台階。道者謂:「從其內西向躋暗夾中,有道可出,然愈上愈隘,不若仍出前洞也。」〕游畢,下洞底,循故道出。

飯于道者,復束炬為水洞、龍洞游。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