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今古奇觀 - 75 / 259
古典小說類 / 抱甕老人 / 本書目錄
  

今古奇觀

第75頁 / 共259頁。

 大小:

 第75頁

朗讀:

話分兩頭。卻說楊順自發本之後,便差人密地裡拿沈煉于獄中。慌得徐夫人和沈袞、沈褒沒做理會,急尋義叔賈石商議。賈石道:「此必楊、路二賊為嚴家報仇之意。既然下獄,必然誣陷以得罪。兩位公子及今逃竄遠方,待等嚴家勢敗,方可出頭。若住在此處,楊、路二賊,決不幹休。」沈袞道:「未曾看得父親下落,如何好去?」賈石道:「尊大人犯了對頭,決無保全之理。公子以宗祀為重,豈可拘于小孝,自取滅絶之禍?可勸令堂老夫人,早為遠害全身之計。尊大人處,賈某自當央人看覷,不煩懸念。」二沈便將賈石之言,對徐夫人說知。徐夫人道:「你父親無罪陷獄,何忍棄之而去?賈叔叔雖然相厚,終是個外人。我料楊、路二賊奉承嚴氏,亦不過與你爹爹作對,終不然累及妻子?你若畏罪而逃,父親倘然身死,骸骨無收,萬世罵你做不孝之子,何顏在世為人乎?」說罷,大哭不止“沈袞、沈褒齊聲慟哭。賈石聞知徐夫人不允,嘆惜而去。

過了數日,賈石打聽的實,果然扭入白蓮教之黨,問成死罪。沈煉在獄中大罵不止。楊順自知理虧,只恐臨時處決,怕他在眾人面前毒罵,不好看相。預先問獄官責取病狀,將沈煉結果了性命。賈石將此話報與徐夫人知道,母子痛哭,自不必說。又虧賈石多有識熟人情,買出屍首,囑付獄卒:「若官府要梟示時,把個假的答應。」卻瞞着沈袞兄弟,私下備棺盛殮,埋于隙地。事畢,方纔向沈袞說道:「尊大人遺體已得保全,直待事平之後,方好指點與你知道,今猶未可泄漏。」沈袞兄弟感謝不已。賈石又苦口勸他弟兄二人逃走,沈袞道:「極知久占叔叔高居,心上不安。奈家母之意,欲待是非稍定,搬回靈樞,以此遲延不決。」賈石怒道:「我賈某生平,為人謀而盡忠,今日之言,全是為你家門戶,豈因久占住房,說發你們起身之理?既嫂嫂老夫人之意已定,我亦不敢相強。但我有一小事,即欲遠出,有一年半載不回,你母子自小心安住便了。」覷着闢上貼得有前、後《出師表》各一張,乃是沈煉親筆楷書。賈石道:「這兩幅字可揭來送我,一路上做個紀念。他日相逢,以此為信。」沈袞就揭下二紙,雙手摺迭,遞與賈石。賈石藏於袖中,流淚而別。原來賈石算定楊、路二賊設心不善,雖然殺了沈煉,未肯幹休,自己與沈煉相厚,必然累及。所以預先逃走,在河南地方宗族家權時居住。不在活下。


  

卻說路楷見刑部覆本,有了聖旨,便于獄中取出閻浩、楊胤夔斬訖,並要割沈煉之首,一同梟示。誰知沈煉真屍已被賈石買去了,官府也那裡辨驗得出?不在話下。

再說楊順看見止於蔭子,心中不滿,便向路楷說道:「當初嚴東樓許我事成之日,以侯伯爵相酬。今日失言,不知何故?」路楷沉思半晌,答道:「沈煉是嚴家緊對頭,今止誅其身,不曾波及其子,斬草不除根,萌芽再發。相國不足我們之意,想在於此。」楊順道:「若如此,何難之有?如今覆上個本,說沈煉雖誅,其子亦宜知情,還該坐罪,抄沒傢俬。庶國法可伸,人心知懼。再訪他同射草人的幾個狂徒,並借屋與他住的,一齊拿來冶罪。出了嚴家父子之氣,那時卻將前言取賞,看他有何推托?」路楷道:「此計大妙。事不宜遲,乘他家屬在此,一網而盡,豈不快哉!只怕他兒子知風逃避,卻又費力。」楊順道:「高見甚明。」一面寫表申奏朝廷,再寫稟帖到嚴府知會,自述孝順之意;一面預先行牌保安州知州,着用心看守犯屬,勿容逃逸。只等旨意批下便去行事。詩云:

破巢完卵從來少,削草除根勢或然。

可惜忠良遭屈死,又將家屬媚當權。

再過數日,聖旨下了。州裡奉着憲牌,差人來拿沈煉家屬,並查平素往來諸人姓名,一一挨拿。只有賈石名字,先經出外,只得將在逃開報。此見賈石幾之明也。時人有詩贊云:

義氣能如賈石稀,全身遠避更知幾?

任他羅網空中佈,爭奈仙禽天外飛?


  
卻說楊順見拿到沈袞、沈褒,親自鞠問,要他招承通虜實跡。二沈高聲叫屈,那裡肯招?被楊總督嚴刑拷打,打得體無完膚。沈袞、沈褒熬煉不過,雙雙死於杖下。可憐少年公子,都入枉死城中。其同時拿到犯人,都坐個同謀之罪。累死者何止數十人!幼子沈展尚在襁褓,免罪,隨着母徐氏,另徙在雲州極邊,不許在保安居住。

路楷又與楊順商議:「沈煉長於沈襄,是紹興有名秀才。他時得地,必然銜恨於我輩。不若一井除之,永絶後患。亦相國知我用心。」楊順依言,便行文書到浙江,把做欽犯,嚴提沈襄來問罪。又分付心腹經歷金紹,擇取有才幹的差人,賫文前去,囑他中途伺便,便行謀害,就所在地方,討個病狀回繳。事成之日,差人重賞。金紹許他薦本超遷。

金紹領了台旨,汲汲而回。着意的選兩名積年幹事的公差,無過是張千、李萬,金紹喚他到私衙,賞了他酒飯,取出私財二十兩相贈。張千、李萬道:「小人安敢無功受賜?」金紹道:「這銀兩不是我送你的,是總督楊爺賞你的,教你賫文到紹興去拿沈襄。一路不要放鬆他,須要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回來還有重賞。若是怠慢,總督老爺衙門不是取笑的,你兩個去回話。」張千、李萬道:「莫說總督老爺鈞旨,就是老爺分付,小人怎敢有違?」收了銀兩,謝了金經歷,在本府認領下分文,疾忙上路,往南進發。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