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四日,平台召對,崇禎對眾臣說道:「李明睿有疏勸朕南遷。國君死於社稷,聯將何往?又功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諸卿以為如何?」
大學士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華、少詹項煜,俱奏稱太子南遷為好。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在旁大聲奏道:
「奉太子南遷,諸位大臣意欲何為?莫非要效法唐肅宗靈武的故事嗎?」
他這一問,倒使諸臣不好再說什麼了。崇禎心中暗暗生氣,他的理想是,讓李明睿等上疏南遷,發動庭議,造成舉朝敦請南遷的哭諫局面,他然後「哀而受之」,而後形成一代明君的形像,可是現在剛開個頭,光時亨便出來擋駕,弄得眾人不敢再議。誰敢戴那頂大帽子啊?
崇禎看了看身旁的首輔大學土陳演,見他正低着頭,似乎沒有聽見朝議。崇禎悄聲對他說道:「此事要先生一擔。」
那陳演卻躬身道:「南遷之事,乃國家大事,臣怎敢一肩承擔?望皇上一語定奪。」終不肯承擔一點責任。
朝會議至黃昏,也委決不下。崇禎心都涼了,階下滿是文武大臣,可個個是油頭滑腦之徒,不肯為他分擔半點憂愁,怎能不令他生氣、失望啊!
崇禎看看眾人還在那裡你看我、我看你的沒有一人可以出頭,不由勃然大怒,大聲喊道:
「朕本非亡國之君,諸臣卻都是亡國之臣!如京城被破,國君死於社稷,也是義之正也!朕志決矣!散朝!」
說完,拂袖而去。眾朝臣也怏怏而散。
第二天,崇禎下詔免去陳演首輔大臣之職。
這時,李自成大軍進抵宣化府。崇禎又召廷臣討論,議決由內監與朝臣分守京師九門,嚴禁百姓上城。他害怕百姓與李自成同心,守城不靠百姓民眾,從古未聞之守也,這是多麼大的錯誤決策啊!
三月初七日,李自成大軍開到大同,大同總兵姜襄在年初就已暗自與附近的義軍有聯繫,今日闖王大軍一到,便大開城門,迎闖王入城。
三月初八日,李自成兵至宣化府。二十天前被崇禎派來做監軍的太監杜勛,開宣化門迎降。巡撫朱之馮誓不投降,令兵士向李自成大軍開炮,卻無一人點火,一軍卒道:「杜監軍已經投降,巡撫大人一人,怎能抵擋李自成?將士們都是有家有業之人,抵抗無效,徒然送死!望大人體諒諸位將士!」
「望大人體諒諸位將士!」周圍的將士兵卒齊聲一喊,「忽啦」一下,跪倒一片。
朱之馮見狀,不由心如死灰。他淚流滿面,面向京闕拜了一拜,嘆道:「國破家亡,就在今日!」遂拔劍自刎。
崇禎聞知大同、宣化已被李自成攻破,不由大驚失色。三月十一日,他再頒《罪己詔》,宣佈有擒李自成者封伯爵,獎萬金;又下詔命司禮太監王承恩任提督內外京城,有生殺大權!就在這時,有人飛報,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劉芳亮!崇禎真是腹背受敵,萬念俱滅!
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另路大軍由劉宗敏率領,北面攻克居庸關,明總兵唐通投降,巡撫何謙逃走。劉宗敏佈告京師,宣佈將於三月十八日入京!京師臣民大為震恐。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大軍攻克昌平,守兵李守
釒榮大罵不屈,劉宗敏怒不可遏,令人將他碎屍萬段泄恨,李守
釒榮以手相搏,數人近不了身前,捉拿不住。李守
釒榮向紫禁城方向叩拜之後,大罵劉宗敏、李自成,然後拔刀自刎而死。一家老小,皆自縊身亡。
攻佔昌平後,李自成下令焚燒大明十二陵陵園,同日,李過又率兵大敗明朝的京師三大營數萬軍隊于沙河;大順軍自西山至沙河,連營于北京城外,前鋒數百騎抵平則門下
今阜城門。
三月十七日,崇禎堅持早朝,滿朝君臣相對大哭。午時,已能聽見炮轟彰義門
廣安門的炮聲。
正惶急間,襄城伯李國楨匹馬馳至大殿,哭聲大放:「守城軍兵不打仗!鞭打一人起,另一人又臥下,如之奈何?」
崇禎大哭,朝臣大哭……
正在走投無路之時,李自成派降監杜勛忽靚見。崇禎一見,逼視杜勛怒道:
「你已降賊,又來見朕,有何臉面?」
杜勛跪下,伏地泣道:「奴才也是萬般無奈,城池被破,如若不降,必然身死!便不能再效忠皇上了。奴才先是假意降賊,密圖後事啊!」
崇禎將信將疑,問道:「你這次來見朕,是為了什麼?」
杜勛道:「奴才是縋城而入。傳達李自成的意思。李自成願與皇上議和。」
「什麼?」崇禎吃驚地睜大眼睛,眼光中又放出一綫生的希望,眾朝臣也不由瞪大眼睛盯着杜勛。
杜勛接著說道:「李自成說,倘若皇上肯與他分地而王,讓出西北讓他稱大順王,並由大明向他進貢白銀百萬兩,則他可以退至黃河以南。李自成還說,若皇上應允,他願意率軍出關與滿清作戰,驅除外夷,但……但不受大明皇室任何節制。」
「哦?」崇禎怔了片刻,又沉思地問道:「是這樣?」他向後一靠,陷在龍椅裡,半晌不語。
群臣在階下也三三兩兩地交頭接耳起來。
其實,在崇禎內心,他是同意的,原來他曾把希望寄託在李建泰身上,但是李建泰不與李自成打一仗,便投降了;他也曾把希望寄託在吳三桂身上,但時至今日李自成業已攻到眼前,吳三桂的鐵騎還不見蹤影。他的一切希望,一切寄託,都化為泡影,今日還坐在龍椅裡,但明日也許就不知身在何處了。更何況,若與李自成議和,他還可北上與滿洲作戰,以解夷人入侵之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