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我按照這個思路想下去,妹妹,我推測,外來人教師們沒有從學校營地逃跑,就有了積極理由了。我們當地的老人們沒有要求他們為村莊=國家=小宇宙而戰。他們也沒有主動地提出這種要求,不過,對於把一個山村的全部村民都看作敵人,派一個連的官兵圍剿他們,對於這樣的國家,難道就引不起他們的懷疑嗎?有了這種懷疑,但並不用言語、行動表示反大日本帝國的想法,在原生林中的學校營地仍舊干自己的工作的同時,難道就沒有下決心表示抗議嗎?至于峽谷和「在」出身的同事們,他們根本不考慮自己將來的命運加何,首要的是不要讓外來教師被當作背叛大日本帝國軍隊的對敵協力者而受到追究,所以採取了表面上監視他們,強制他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形式吧?
我這樣推測的根據是,他們雖然是外來人,但是在這五十天戰爭期間,始終站在村莊=國家=小宇宙的軍隊一邊,簡直是非常狂熱的男子漢式的人們。他們之中的一位教高等科的學生,學生雖然不多,然而只有他一個人教,可是他卻沒有個正規的教員資格,他已經四十開外,仍然是孤身一人。他教高等科全體學生的農業和簿記,其他課程就不管了。然而他教的農業課和當地現行的農業實際情況有相當大的距離。
他說,現在自己幹的農事,跟自己的爹媽學最好。他和學生的父兄們組織為改良品種或改善灌溉設施的研究會。實驗用的小塊農田裡培育各種各樣的新品種,供學生的父兄們參考,但是這裡的一切卻不許學生們參與。他除了講授歐洲的牧牛技術、果樹栽培技術之外,傳授了與本地有關的唯一的一項技術便是:從幕府末年到明治維新,使我們這塊土地富裕繁榮的關於木蠟的獨特製法,以及它在產業化過程中全體居民的協作體制。
本來,這個時期的木蠟產業已經處于衰微狀態。這時,他給學生們講授乳酪製法和蘋果栽培法的同時,還講授了歷來被視為與農民生涯無緣的一門學問:把蠟滴在水裡漂白的技術、大批生產的方式方法、確立輸出體系的過程等等學問。
學生們對於他講的這些課覺得有些滑稽,也覺得老師可能是閒得無聊,覺得這位代用教員特別獃板,然而就是這位老師,五十天戰爭一開始,對於在峽谷築堤,以洪水制敵的戰術表現出狂熱的興趣。從建設堤堰階段開始就激情滿懷,到了向原生林裡疏散和青壯年游擊隊化階段,他簡直成了盲目的戰爭支持者。據說,他曾經大為感嘆地說過:「真沒想到能夠幹得這麼出色!」他上課時有一個不大受歡迎的毛病就是口吃,因為聽他的課非常吃力,即使如此,他仍然東跑西顛地對老人們遊說,說他為了打勝這場戰爭,只要力所能及的,不論什麼小小的活計他都願意承擔下來。但是考慮到這位年逾不惑的代用教員五十天戰爭結束之後的命運,我們當地的人們不僅不讓他參加戰鬥行動,連戰鬥行動的準備工作也不讓他參加。
這時,這位代用教員說:「真沒想到能夠幹得這麼出色!」此後他便思考他沾沾自喜的計劃,並且付諸實施。這位代用教員給高等科學生準備的將來課程講授的教科書是《萬國商業通信文提要》。並且以此作為參考,他按中國語、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的商業通信文的文體,給住在應用該國語言的地區的被壓迫民族,發了敘說五十天戰爭的意義,希望今後大家團結起來共同鬥爭的通信文。
峽谷和「在」的老人們,也就是現在原生林裡的村莊=國家=小宇宙軍隊的將軍們,如以上屢屢提到,曾經關心他們戰後的命運,不僅不讓他參加五十天戰爭,而且極力避免和他們直接說話。於是「敵性村民」中傾吐苦情一類的東西,就由父親=神官作為聯繫人把它集中在一起,然後再把將軍們的答覆帶給他們。對於五十天戰爭積極提案的、代用教員的通信文計劃,也是由父親=神官傳達給老人們的,父親=神官再把正式回答用自己的語言翻譯過來而說服代用教員的。這件事是父親=神官在講授斯巴達式神話與歷史課程時直接對我說的。
父親=神官首先對代用教員的構想給以高度評價。說它不是美國獨立宣言那樣的文體,態度是友好的然而不夾雜着個人感情,談實際問題時沒有遺漏之處,總之,以商業通信文教科書文章的形式寫了這樣的信。以這種形式呼籲世界上被壓迫民族團結起來而寄發出去,這想法的確高超,值得稱讚。特別是致中國的信,真想面交不久必須同大日本帝國軍隊開始全面戰爭的共產黨軍隊。
致美國的信,想交給印第安大酋長們。據說,他們之中有人多年來就抱有這種想法:和亞洲的黃色人種聯合起來,推翻白人統治。合乎他們構想的黃色人種,只要與這個國家有關,那就決不是大日本帝國臣民,而且是躲進我們這塊土地上的原生林裡「不順國神、不逞日人」的我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日本帝國臣民並不把印第安看作陛下的赤子。
父親=神官就是這麼談了在森林和峽谷之間開始的戰爭意義,他對代用教員說:希望團結起來的信寄到外國去,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是這裡有另外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那就是戰後的課題。使人們經歷了巨大而殘酷的戰爭,最後將是我們這一方敗北吧?作戰本部的老人們在確確實實打敗之前,他們依舊是精神百倍地幹到底的氣概。一旦打敗,這裡的共同體肯定趨向衰微,但是土地和人決不會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