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
農民暴動之後,來自藩鎮的包括諸侯的家臣之長在內的高級官僚們首次視察盆地這一天,龜井銘助預先佈置好,在圍繞峽谷的兩座山半山腰各個地方大放焰火。銘助說這是迎接藩鎮權力代表誠心表明恭順之意的焰火,但是,這個佈置和那次農民暴動的代表和追蹤隊首領們會面時放槍的地點大致相同,純粹是一種計策。而且,當焰火升空時,年齡和少年几乎相仿的龜井銘助,對於此起彼伏巨大響聲像個天真爛漫的孩子一般歡呼雀躍……
「你是這樣評價龜井銘助雙重意義的性格。於是,我們劇團的人有的就覺得有趣,相信你的評價。但是,正因為我作為和他屬於同一家譜,和他有血緣關係,所以對於給予龜井銘助的積極評價反倒持懷疑態度。」
這位導演似乎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才這麼說的。妹妹,這時我暫時屏聲靜氣而且有意識地欣賞導演那略顯疾促的呼吸,我們在沿運河的供遊人散步的道路上漫步。
「我在第
1起農民暴動的處理階段,並沒有覺得龜井銘助把複雜而深沉的人格展現出來。但是,正如我在同諸位演員所說,他在第
2起暴動所起的作用,以及受去世的銘助影響而舉行的第
3起」血稅暴動「中,那是誰也無法否定他那獨特的風采。我們當地稱他是一頂高帽子就足以使之得意忘形的那種人,他發揮了令人難測的才能,他善於推廣運用自如的戰略戰術,使掌握他這種戰略戰術而戰斗的農民終生用不盡,使它徹底地活在他們的心裡。」
「不過說龜井銘助喜歡戴高帽子可不大對頭,是不是充其量不過是無政府主義才子而已?我雖然是搞戲劇的,但是我可不因為他是農民暴動的領導者就把他當作喜歡戴高帽子的人,也不把他評論為演技派。你也說過,調停第
1起的農民暴動時,」自由時代「乾脆告終這一事實本身,對它就有各種各樣的批判,但我以為那是敗北主義。」
「如果我們這塊土地上依然是‘自由時代’,還照舊走那條封閉下去的道路,那就會使一千多暴動的農民全被待機于藩鎮境內的洋槍部隊消滅乾淨,然後我們當地的戰鬥團再消滅獲勝的追蹤隊殘餘人員。但這種事現實中能做得到嗎?龜井銘助當然看得出這根本不可能,所以斷然下定決心結束這‘自由時代’。這種情況之下你還能說是敗北主義嗎?銘助把我們這塊土地編入藩鎮權力管轄也是被迫無奈的,後來證明也只有這麼辦才行。當然這並不是說未來的一切他都看得清清楚楚。
但是如果再前進一步,聯繫後來發展到第
3起暴動的歷史脈絡,就不能不說龜井銘助政治上的判斷是極為出色的。就‘自由時代’的結束來說也是如此,在這之前多年來我們這塊土地只是個荒村僻埌,處于藩鎮權力之外,以那種方式編入藩鎮,僅就概不追究以前的責任這一點來說,導致這樣的結果,難道不是恰好表明龜井銘助的外交能力卓越麼?而且,銘助一旦站在反權力一側時,他的實踐也十分乾脆利落。第
2起暴動的圓座墊形狀的旗幟,現在仍然保存在新制中學裡,你大概看見過吧?」
「我對於圓座墊式的扁圓狀,因為前不久才知道外界稱我們這地方為瓮村,所以曾經再一次思考它。我認為龜井銘助肯定知道‘瓮’這個名稱,對於這個名稱暗喻的內容,他的理解也和我們當地人完全一樣。雖然人們稱之為圓座墊形扁圓狀,但不是圓座墊形的。這一點,和別的地方暴動旗幟上所畫的圓墊形扁圓狀是不同的。
我注意了,那是瓮狀的。把圓座墊扁圓狀的村名畫成圓環,是為了招引暴動的人,這大概是為了表示平等地分擔責任吧?但是龜井銘助的扁圓形上,在圓圈的周圍寫的村名裡,暴動口號的結尾處明確地寫上吾和地的村名。沒過多久,龜井銘助受到藩鎮權力特別追究,那就是理所當然的了。毫無警惕地寫上村名,這是為了什麼?我一直是放在心上的。
但是把群起暴動的各村村名排成瓮的樣子,其中把我們的地名包括在內,我是通過瓮棺的暗喻理解的。這是銘助再度向自暴自棄的農民誇示冥府的力量,幽暗的力量,企圖以這種形式激勵他們。這樣一想,就找來懷有這種構想的人所寫的自白書讀了一遍。但是這些東西無非是毫無丈夫之氣,可憐巴巴地說,自己也弄不清楚自己是否正式參加了暴動黨徒一夥,自己前往集合地點時,集會已經開始了,等等,只是反來複去地哭訴這些話而已。」
「你說的這哭訴式的自白書,在他一生的經歷中,就寫這個東西的時間來說,這樣陳述是不是最合適?可是進了監獄他的風格大變,和以前是完全對立的,寫下來的全是強而有力的話。那是一封極秘密的信,要求用槍武裝的人們風湧而起,向我們這塊土地進軍。此志未遂他就死在獄裡了。在給你的祖先當時他的家屬的信上,他發誓說,如果自己死在獄裡,肉體雖死然而靈魂仍留在我們這片土地上,決不升天。
實際上,留在地上的銘助的靈魂指導了第
3起暴動,而且,因此終於使三起暴動無不具有重要意義,這樣說決非荒唐無稽的話……」
解決第
1起暴動的時候,對於農民提出的要求,藩鎮權力只接受了微乎其微的一部分,暴動提出的所有根本性問題,沒有成為藩政改革的方向。然而對於這次暴動持溫情的一派,後來終於失掉勢力。而且,站在他們一邊的藩鎮頭領最終被命令隱居于江戶①一帶。這位藩鎮頭領在任期間曾把龜井銘助請到城裡,就村莊=國家=小宇宙的文化水平,發表了一通滑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