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本論 - 509 / 772
古典經濟學類 / 馬克思 / 本書目錄
  

資本論

第509頁 / 共772頁。

 大小:

 第509頁

朗讀:

這也只是勞動的社會生產力不断發展的另一種表現,236而這種發展正好表現在:由於更多地使用機器和一般固定資本,同數工人在同一時間內可以把更多的原料和輔助材料轉化為產品,也就是說,可以用較少的勞動把它們轉化為產品。不變資本價值量的這種增加,——雖然它只是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在物質上構成不變資本的各種使用價值的實際數量的增加,——會使產品相應地日益便宜。但我們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更多地是看到通貨膨脹,而不是通貨緊縮。其原因何在?每一個產品就其本身來看,同較低的生產階段相比,都只包含一個更小的勞動量,因為在較低的生產階段上,投在勞動上的資本比投在生產資料上的資本大得多。

因此,本章開頭假定的序列,表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實際趨勢。資本主義生產,隨着可變資本同不變資本相比的日益相對減少,使總資本的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由此產生的直接結果是:在勞動剝削程度不變甚至提高時,剩餘價值率會表現為一個不斷下降的一般利潤率。(以後我們將會看到,為什麼這種下降不是以這個絶對的形式而是以不斷下降的趨勢表現出來。)因此,一般利潤率日益下降的趨勢,只是勞動的社會生產力日益發展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現。


  

這並不是說利潤率不能由於別的原因而暫時下降,而是根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證明了一種不言而喻的必然性: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中,一般的平均的剩餘價值率必然表現為不斷下降的一般利潤率。因為所使用的活勞動的量,同它所推動的物化勞動的量相比,同生產中消費掉的生產資料的量相比,不斷減少,所以,這種活勞動中物化為剩餘價值的無酬部分同所使用的總資本的價值量相比,也必然不斷減少。而剩餘價值量和所使用的總資本價值的比率就是利潤率,因而利潤率必然不斷下降。237

儘管這個規律經過上述說明顯得如此簡單,但是我們在以後的一篇中將會看到,以往的一切經濟學都沒有能把它揭示出來。經濟學看到了這種現象,並且在各種自相矛盾的嘗試中絞盡腦汁地去解釋它。由於這個規律對資本主義生產極其重要,因此可以說,它是一個秘密,亞當·斯密以來的全部政治經濟學一直圍繞着這個秘密的解決兜圈子,而且亞·斯密以來的各種學派之間的區別,也就在於解決這個秘密的不同的嘗試。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考慮到:以往的一切政治經濟學雖然摸索過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別,但從來不懂得把它明確地表述出來;它們從來沒有把剩餘價值和利潤區別開來,沒有在純粹的形式上說明過利潤本身,把它和它的彼此獨立的各個組成部分——產業利潤、商業利潤、利息、地租——區別開來;它們從來沒有徹底分析過資本有機構成的差別,因而從來沒有徹底分析過一般利潤率的形成,——那末,它們從來不能解決這個謎這一點,就不再是什麼謎了。

在說明利潤分割為互相獨立的不同範疇以前,我們有意識地先說明這個規律。這個說明同利潤分割為歸各類人所有的各個部分這一點無關,這一事實一開始就證明,這個規律,就其一般性來說,同這種分割無關,同這種分割所產生的各種利潤範疇的相互關係無關。我們這裡所說的利潤,只是剩餘價值本身的另一個名稱;不過在這裡,剩餘價值是對總資本而言,不是對產生它的可變資本而言。所以,利潤率的下降表示剩餘價值本身和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的下降,因而同這個剩餘價值在各個範疇之間的任何一種分配無關。

我們已經看到,在資本構成c:v=50:100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上,剩餘價值率100%表現為利潤率662/3%;在資本構成c:v=238400:100的較高的階段上,同一個剩餘價值率卻僅僅表現為利潤率20%。一個國家中各個相繼發展的階段的情況是這樣,不同國家中同時並存的不同發展階段的情況也是這樣。在前一種資本構成作為平均構成的不發達國家,一般利潤率=662/3%,而在後一種資本構成作為平均構成的高度發達的國家,一般利潤率=20%。


  
兩個國家的利潤率的差別,可以由於下述情況而消失,甚至顛倒過來:在比較不發達的國家裡,勞動的生產效率比較低,因而較大量的勞動表現為較小量的同種商品,較大的交換價值表現為較小的使用價值,就是說,工人必須用他的大部分時間來再生產他自己的生活資料或它的價值,而用小部分時間來生產剩餘價值,提供較少的剩餘勞動,結果剩餘價值率也比較低。假定在一個比較不發達的國家裡,工人以工作日的 2/3為自己勞動,以1/3為資本家勞動,那末,按照上述例子的假定,同一個勞動力得到的報酬是1331/3,而提供的餘額只有662/3。假定同1331/3這個可變資本相適應的不變資本是50。這樣,剩餘價值率就等於662/3:1331/350%,利潤率則等於662/3:1831/3,約361/2%。

在剩餘價值率相等時,不發達地區的利潤率高;而在剩餘價值率不等時,則未必。另外,不發達地區的生活資料的結構差,價值低,所以工人再生產他自己的生活資料的時間未必更多。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