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招商輪船航行各埠,悉自滬始。駛行長江者曰江輪,駛行海洋者曰海輪。停泊口岸,大小不一,惟商務殷闐之所,設貨棧焉。以故上海設總棧,而蘇之鎮江、南京,皖之蕪湖,贛之九江,鄂之漢口,浙之寧波、溫州,閩之福州、汕頭,粵之廣州、香港,魯之煙台,奉之營口,直之塘沽、天津,皆設行棧,而通州以漕運所關,亦設棧焉。江輪、海輪,時統名之為大輪。其與大輪並行於內江外海,或駛行大輪所不能達之處,則有小輪。光緒初,商置小輪之行駛,僅限於通商口岸。十年,明申禁令,小輪不得擅入內河。官商僱用,須江海關給照乃可。然祗限於蘇杭之間。其輸運客貨、駛入江北內河者,皆在所禁。
十六年,詹事志鋭疏請各省試行小輪。總署王大臣議以為不可。護湘撫沈晉祥言:「湘民沿河居住,操舟為業者,實繁有徒。自上海通商以後,僅有淮鹽一項,尚可往來裝運,其餘貨物,多由輪船載送,湘省民船祗能行抵江、漢而止,舵工水手失業者多。今再加以小輪行駛內河,誠如總理衙門原奏所雲,必至奪民船之利,有礙小民生計。」江督劉坤一亦言小輪行駛內河,流弊滋多,礙民生,妨國課,病地方,請嚴禁之。俱如所請。
初,外輪行駛長江,由滬至漢口而止。二十一年,馬關約成,許日輪一自漢口達宜昌,更溯江上至重慶,一自上海入運河以抵蘇、杭,於時朝旨始許華商小輪於蘇杭間行駛。而江督張之洞更推廣其航行之路於鎮江、江寧、清江浦及贛之鄱陽。二十四年,長江通商約成,而通州蘆涇港、泰興天星橋、湖北荊河口悉定為洋輪上下搭客處,而桂之西江、直之白河、沈之遼河、松花江,亦先後許外輪行駛。迨中英馬凱約成,更及於粵之北江、東江。與英、日訂內港行輪章程,凡內地水道,外輪悉攫得行駛之權,於是向之華商小輪不得行駛各地,始一律弛禁焉。江、浙、閩、粵輪船公司次第設立,轉輸客貨,人稱便捷。特以洋商創始於前,華商瞠乎其後,而跌價傾擠,時有所聞,欲求贏利,蓋綦難矣。
三十年,商部參議王清穆言:「植商業之基礎,莫如內河航政一事。凡鐵路之尚未通者,可藉航路控接之,凡軌路所不能達者,可由航路轉輸之。江、鄂諸省,若漢湘,若九南,若鎮揚、鎮浦、蘇杭、蘇滬、常鎮各航路,四通八達,往往為外人所經營,其公司多不過數萬金,視軌路之動需千百萬者,難易迥殊,華商之力尚能興辦,洵為今日切要之舉。請飭各省有航路處所,於華商輪船公司亟予保護。未設者,提倡籌辦。」報可。自是小輪公司漸推漸廣,閩、粵濱海之區,輪檣如織,隨處可通。直則有往來安東、天津、大連、營口、牛莊、煙台、龍口、義馬島、威海衛、海參崴之小輪,蘇則有往來鎮江、清江浦、通州、海門、上海、蘇、杭、江寧、揚州、六合之小輪,皖則有往來蕪湖、廬州、安慶、寧國、巢縣之小輪,贛則有往來南昌、九江、吳城、湖口、豐城、樟樹鎮、吉安、饒州之小輪,湘、鄂則有往來漢口、黃州、沙市、宜昌、武昌、嘉魚、長沙、株州、常德、鹹寧、嶽州、湘潭、益陽、仙桃鎮、老河口之小輪,桂則有往來梧州、南寧、貴縣、柳州之小輪,浙則有往來寧波、溫州、穿山、定海、象山、寧海、台州、海門、沈家門、普陀山、餘姚、西塢、瑞安、平望、震澤、南潯之小輪,川則有往來宜昌、重慶、嘉定、敘府之小輪,各公司盈虧不一,而航路四達,商旅便之,實與江海大輪有相輔而行之利。此外則有各省官用小輪暨專用小輪,是又於商輪之外特設者也。
三十一年,修撰張謇醵銀五十萬,設大達輪步公司於上海。宣統三年,吉林巡撫陳昭常創辦吉林圖長航業公司,自滬越日本長崎達圖們江,以滬商硃江募貲為之。此皆於招商局外別樹一幟者也。 志一百二十六
○交通三
△電報
電報之法,自英吉利人初設於其國都,推及於印度,再及於上海。同治十三年,日本犯台灣,兩江總督沈葆楨疏言電報之利,詔旨飭辦,不果行。光緒五年,直隷總督李鴻章始於大沽、北塘海口砲台設綫達天津,試行之而利,明年因有安設南北洋電報之請。先是同治間,英使阿禮國請設電線於中國境內,力拒之,乃已。九年,其使臣威妥瑪復申前議,易陸綫為水綫,自廣州經閩、浙以達上海,爭之數月,卒如所請。嗣是香港海線循廣州達天津,陸綫達九龍。而丹國陸綫亦由吳淞至滬上,駸駸有闌入內地之勢。
天津道盛宣懷言於鴻章:「宜仿輪船招商之例,醵集商股,速設津滬陸綫,以通南北兩洋之郵,遏外線潛侵之患;並設電報學堂,育人才,備任使。」鴻章韙之。明年,疏言:「用兵之道,神速為貴。泰東西各國於講求槍砲之外,水路則有快輪船,陸路則有火輪車,而數萬裏海洋欲通軍信,則又有電報之法。近來俄羅斯、日本均效而行之。故由各國以至上海,莫不設立電報,瞬息之間,可以互相問答。獨中國文書尚恃驛遞,雖日行六百里加緊,亦已遲速懸殊。查俄國海線可達上海,旱綫可達恰克圖。欽使曾紀澤由俄國電報到上海,祗須一日。而由上海至京城,輪船附寄,尚須六七日到京。如遇海道不通,由驛必以十日為期。是上海至京僅二千數百里,較之俄國至上海數萬里,消息反遲十倍。倘遇用兵之際,彼等外國軍信速於中國,利害已判若逕庭。且其鐵甲兵船,在海洋日行千餘裡,勢必聲東擊西,莫可測度,全賴軍報神速,相機調援,是電報實為防務所必需。現自北洋以至南洋,調兵饋餉,在在俱關緊要,亟宜設立電報,以通氣脈。如由天津陸路循運河以至江北,越長江以達上海,安置旱綫,即與外國通中國之電線相接,需費不過十餘萬兩,一半年可以告成。約計正綫支線,橫亙三千餘裡,沿路分設局棧,常年用費,先於軍餉內墊辦。辦成後,仿照輪船招商章程,擇公正商董,招股集貲,俾令分年繳還本銀。嗣後即由官督商辦,並設電報學堂,僱用洋人教習中國學生,自行經理,庶幾權自我操,歷久不敝。」疏入,報可。踰年,工竣,以宣懷董其事。
未幾,英、法、德、美各使擬設萬國電報公司於上海,增滬至香港各口海線。英使格維納並援案請增上海至寧波、溫州、福州、廈門、汕頭海線。鴻章言:「宜令華商速設沿海陸綫,以爭先著,使彼無利可圖,庶幾中止。且從此海疆各省與京、外脈絡貫注,實與洋務海防有裨。即商民轉輸貿易,消息靈通,為利更大。」從之。而蘇州至浙、閩、粵陸綫因之告成。其時香港英商方欲設水綫至廣州,粵督曾國荃亟造陸綫以遏之。於是港綫不得侵入粵境,英綫不獲造至福州。而上海丹綫、九龍英綫先後毀去,或貲購之。沿海電線,其權悉操於中國之手。此因外線之侵入而次第創設者也。
當沿海陸綫未設之先,海疆萬里,消息阻絶,緩急無以為備。禦史陳啟泰上防海六策,其一言:「洋面既派兵輪分駐,即不可不設電線以通消息。議者必以不急之務虛糜钜款為疑。不知非常之原,斷非省嗇所能集事。即以目前而論,越南情形,每藉各國新聞紙以為耳目。今年朝鮮之變,非由日本發來電信,中國尚不得知。軍情緊急,日夕萬狀,郵傳迂緩,既恐有誤機宜,藉助外人,事體更多窒礙,自不如招僱洋匠自行安設之為愈。中國電報,似宜推廣各省海口,凡兵船寄椗之處,一律開辦。廣東瓊州之綫逕達越南,奉天旅順之綫逕達朝鮮,總期脈絡聯貫,呼應靈通,遇有警報,瞬息可至。」下所司議行。十年,法、越事起,海防急,設綫北塘以訖山海關,遞及於營口、旅順。江督左宗棠則設長江綫以通武漢,粵督張樹聲則設廣西線以達龍州。二十一年,中日戰事亟,慮直東一綫有阻,接設老河口至西安綫。是役江蘇增上海至獅子林、金山衛、乍浦,清江至青口、板浦,揚州至通州、泰州,鎮江至圌山關、天都廟,崇明至吳淞等綫,而奉天至仁川電線先成於十一年。台灣以瀕海要區,十四年亦水陸綫並設焉。此因海防緊要而次第安設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