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 121 / 298
中國現代史類 / 中科院 / 本書目錄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121頁 / 共298頁。

 大小:

 第121頁

朗讀:

改革家梁啟超充滿說服力的呼聲,極大地促進了全國要求實行立憲政體的聲浪。自從「百日維新」失敗以來,梁啟超在日本流亡期間接觸了具有新思想的日本人,並廣泛閲讀了西方哲學和政治思想的譯著。他熱誠地接受了民族主義和諸如自由與平等是人不可剝奪的權利之類的概念。在他創辦的雜誌《清議報》(1898-1902年)和《新民叢報》(1902-1907年)上,他持續地陳述這些思想,試圖向中國國民灌輸這方面的知識。

他對中國衰弱的診斷表明:中國人個人的忠誠對象是統治者,而不是中國國家;儒家學者談論天下一統,沒有優先有效地重點強調中國國家的重要性;專制和暴政是腐敗和中國衰弱的根源所在。他熱烈地堅持,中國必須接受民族主義作為實施平等、自由和主權此類權利的先決條件。但是,他相信他當時處身的中國,還沒有為一個真正民主和代議制的政府做好準備,反而認為君主立憲製作為一個急需的目標更為有效.他倡導漸進的政治改革,反對激烈的革命,並採用了一種混合古文和口語措辭的新式寫作方法,讀者蜂起效尤。他的雜誌極受歡迎,青年學生蜂湧往書店購買最近期數,目的是要吸收人民主權、民族主義和立憲主義這些新思想。


  

梁啟超一躍成為二十世紀早期中國新聞業和政治哲學的一顆閃爍明星。4

但是,孫中山領導下的急進人士發起了對梁的君主立憲制思想的有力還擊。他們激烈地辯稱,中國有必要推翻滿族王朝及建立共和國,以開創新時代。他們在1905年創辦《民報》來和梁論戰。太后對革命的痛恨程度超出了她對君主立憲的厭惡,於是決定支持她認為為害較輕的立憲運動。

太后同意派滿族王公貴族出國考察外國的政治體制,作為引入憲法的前奏,她知道這個工作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對她有利。

在滿族貴族載澤領導下的五人考察團成立了,三個成員訪問日本、英國、法國和比利時,而其它兩人前往美國、德國、奧地利和意大利,使團于19051211日出發,第二年7月回國。

代表團彙報了對英國和德國政府體制的良好印象,但斷定因為中日間甚大的相似性,日本憲法體制更加適合中國。使團的滿族領導人載澤個人建議,在五年內採用憲法。他指出,一個規劃良好的憲法能變成政權的工具,為中央政府提供中央集權。這項建議得到了皇室調查團的支持及太后于190691日的簽署,但她精明地遺漏了指定頒佈的日期。

政府中不同的派別對立憲問題有不同的觀點,太后把立憲當成是用來安撫公眾而不需真正損害她自身權力的一個方便工具;滿族人則把它看作是實行集權和把漢人排除出核心集團的機會,從而攫取各省漢人總督的權力。於是,立憲成了滿族人反漢的一個工具。另一方面,立憲給漢人渴望擺脫偏狹、暴虐的滿族人的歧視和統治帶來了希望。

在認同立憲的原則之後,朝廷于190692日任命了一群官員來商討政府機構改革,作為建立君主立憲制的第一步。但是,因為利益衝突和害怕責難,朝廷決定把五個部門排除出討論之列:軍機處、內務府、八旗、翰林院和太監。最後提交的關於行政重組的報告,強調集中職責、消除政府根深蒂固的衰弱和提高效率。根據這些重點,朝廷在1906117日簽署了一道改革法令,僅把六部擴大成十一個聽起來是現代化的部門,除此以外並無其它內容。

這道法令創造了現代立憲政體的表象,但保留了舊政府程序的本質;也帶來了一次倒退的機構重整,因為與漢人的權力相比滿人的權力更為加大。重整之後,漢人在政府高層中佔據了不足三分之一的職位。滿漢之間擴大了的裂痕,使很多立憲政體的支持者失望。

在各地方政府中,滿人的權力也得到了鞏固。1907年,朝廷通過直接任命各省的司法、警察和農工商局長來約束總督和巡撫的權力。朝廷詳細地制定措施並按照執行,以收回各地政權中兩項最令人垂涎的權力:朝廷任命各省的財政局長,並把各省的軍隊移交新成立的陸軍部。袁世凱失去了他六鎮北洋軍中的四鎮。


  
19078月,朝廷發出了致命一擊,它把兩個最有權勢的漢族總督張之洞和袁世凱調到北京擔任軍機大臣,後者同時任外務部部長。在立憲的偽裝之下,滿族人成功地實施了他們的反漢計劃,權力空前集中。

但是,立憲運動也有一些好兆頭:清廷在19078月成立制憲局;19079月委派三名官員到日本、英國和德國學習立憲政體;任命一滿一漢兩個人來為國會舉行籌備;命令成立省、地、縣議會。

仍在日本流亡的1898年的改革派,明顯為中國的發展而振奮。梁啟超希望加入立憲運動,於是暫停了《新民叢報》的發行,繼而在日本組織「政聞社」來推動:(1)責任制議會政府;(2)保證司法獨立的法律改革;(3)地方自治和與中央政府明確的職權分工;(4)謹慎外交,以爭取在國際社會中的平等權利。該會會員顯示出與清廷合作的興趣,但曾于1898年背叛改革派的袁世凱拒絶與他們發生聯繫,痛恨康、梁的太后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孫中山領導下的革命派嘲笑梁及其同僚與反動朝廷調情。受朝廷和革命派的排斥,政聞社成了中間派別。但是,該社的一些成員秘密地返回中國,試圖推動社會賢達、學生和海外團體,要求早日成立議會和立即頒佈憲法。各省湧現出幾十個所謂的「憲友會」,一批批代表團來到北京,請求早日頒佈憲法。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