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 120 / 298
中國現代史類 / 中科院 / 本書目錄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120頁 / 共298頁。

 大小:

 第120頁

朗讀:

長江總督張之洞和劉坤一在19017月聯名三次上奏,回應朝廷的號召。在第一份奏摺中,他們強調忠實于現有體制,但指出需要改革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並且建議:

1.設立各級現代學校,課程要混合中國經典和西方的歷史、地理、政治學、科學和技術。


  

2.改革科舉考試的內容,加入中西兩方面學科的問題。

3.停罷武科。

4.獎勵遊學。

張之洞的奏摺用流利、簡練的文筆論斷:「非育才不能圖治,非興學不能育才,非變通文武兩科不能興學,非遊學不能助興學之不足。」1

第二份奏摺繼續討論立國之道,研究實現富強的方法。上奏者建議崇尚節

儉、招募異才,及增加養廉銀以終止政府中的陋規。奏摺也建議廢止捐納,裁減陳舊的綠營和清除衙中無用的書吏差役。

上奏者在第三份奏摺總結了他們的倡議書,建議採用「西法」。其中,他們建議擴大軍事撥款、引進西式軍事訓練、發展農業,鼓勵工業與技術和有組織地彙編與採礦、鐵路和商業相關的規章 。他們也建議使用銀幣、實行印花稅、改進郵政服務和積極翻譯外國書籍。他們提出建議,目的在於「調整中國的體制以實行西方的制度」。

太后主要以他們的建議為基礎,開始了一場在內容上與1898年的改革几乎雷同的改革。這次改革持續了一個更長的時期,從1901年開始至1905年結束。太后無奈地承認部分的、零星的改革救不了中國;完全的重整和自強是未來的唯一希望。這計劃的明顯特點是:

壹、廢除陳舊的官僚機構

1.裁汰各官署書吏差役。(19015月)

2.廢止「捐納」。(19018月)

3.詹事府併入翰林院。(19018月)4.撤銷雲南、湖北(190412月)和廣東的巡撫建制(19057月),以及東河河道總督和漕運總督職位。(19022月) 貳、創設新官署

1.督辦政務處。(19014月)

2.外務部取代總理衙門。(19017月)

3.鐵路局和礦務局合併為商部。(19038月)

4.練兵處。(190312月)

5.巡警部。(190510月)

6.學部。(190512月)叄、軍事改革

1.廢武科。(19018月)

2.一年內裁減20%到30%的綠營和防勇。(19018月)

3.創設武備學堂。(19018月)

4.鐵良和袁世凱在北京訓練八旗兵。

5.建立練兵處。(190312月)肆、教育改革

1.為地位高於撰修的翰林學士開設政治經濟考試。(19015月)

2.由使節徵召留學生回國供職。(19016月)31902年開始在各省和大城市考試中以時事策論取代「八股文」。 (19018月)4.命令改省級書院為分科大學堂,府州級書院為中等學堂,縣級書院為初等學堂,課程包括儒家「四書」、「五經」、中國歷史,還有西方政治研究。(19019月)5.命令各省當局挑選學生出國留學。

(19019月,190210月)6.命令宗人府選派旗人子弟留學。(19021月)7.命令翰林編修和進士功名持有者到京師大學堂各科學習。 (190202月)8.對回國學生進行年度考試。(19057月)9.廢除科舉考試。

(19058月)伍、社會改革

1.允許滿漢通婚。(19022月)


  

2.解除婦女纏足。(19022月)

3.禁止鴉片。(19069月)陸、其它改革

1.革新貢米制度,發展鐵路建設。(19016月)

2.各省徵收煙酒稅。(190312月)

3.命令草擬商法。(190112月)

4.設立難民營收容留流浪者和失業者。(19056月)

5.減少宮廷費用。(19046月)

在太后方面,這計劃是掩飾她在義和團事件中恥辱角色的一次精明的嘗試,其偽善泄露在這樣的事實中:她一邊公開徵求中央和省級政府官員的建議,一邊私下裡暗示她對外國事物的深深厭惡。軍機處因此機智地勸告官員們不要輕言採用西法。張之洞在一封日期為1901324日的致一位軍機大臣的電報中,沮喪地評述了皇室的表裡不一:「嗣聞人言,內意不願多言西法,尊電亦言‘勿襲西法皮毛,免遺口實’等語,不覺廢然長嘆:若果如此,‘變法’二字尚未對題,仍是無用,中國終歸澌滅矣!」2

太后的改革計劃本質上是一場沒有什麼內容、也不准備實行的喧閙表演。它只作出了三項具體的改進,也就是:(1)廢除了科舉考試;(2)建立了現代學校;(3)派送學生出國。

除了太后沒有誠意之外,歧視漢人和無能的滿族領導也使得計劃沒有效率,重要職位越來越多地授予了滿族人。例如,督辦政務處3由滿族人榮祿控制,而新成立的外務部被置於慶親王的領導之下,而他還控制了練兵處。這種一邊倒的職位分派,在漢族老政治家李鴻章和劉坤一分別于1901年及1902年死後變得更為明顯,改革的成功前景更加遙遠了。

2.立憲運動,1905-1911

1905年,清朝的改革計劃在日本於日俄戰爭中獲得輝煌勝利之後,發生了一次戲劇性的變化。對很多中國人來說,西方的大專制強國被東方的小君主立憲國打敗,是立憲政體有效的證明。中國人也發現,差不多所有西方重要強國,都在立憲政府的基本原則上運作,而俄國人自己也在公眾重新召集杜馬(Duma,即國會)的要求之下,向立憲政體方向前進,因此印象深刻。掙扎中的中國人相信自己終於找到了一種生存模式。

著名的由士人變成工業家的張謇激動地說:「日本的勝利和俄國的失敗是立憲主義的勝利和專制主義的失敗。」立憲主義的思想突然風行,在士人、社會領袖和高瞻遠矚的督撫中迅速傳播開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