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 119 / 298
中國現代史類 / 中科院 / 本書目錄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119頁 / 共298頁。

 大小:

 第119頁

朗讀:

在這樣的壓力下,朝廷最後於323日決定拒絶俄國人的條約。面臨強有力的國際反對力量,俄國只是在46日發佈了一則不高興的聲明:他們很想撤出滿洲,但國際政治的現實不允許他們此刻這麼做。危險地懸而未決了幾個月的緊張的聖彼得堡談判突然草草收場了,而未產生一再被預言的對中國的可怕結果。在外受俄國人的逼迫、內遭國人的恥笑中,年老、虛弱和羞愧的李鴻章突然于117日去世了,終年78歲。

李鴻章未完成的工作由慶親王和大學士王文韶來繼續完成。國際局勢對俄國極為不利,特別是在1902130日英日同盟簽訂之後。最後,俄國于44日與中國簽訂了一項協定,承諾分三個階段,每隔六個月為一個階段,撤出滿洲。中國方面同意保護俄國控制的中東鐵路及它的僱員和財產,還有它所有的聯合企業。


  

第一階段的撤軍如期執行,但在19034月第二階段到期的時候,俄國人借助于把軍隊制服改變成「路警」制服的欺騙手段,沒有撤出。另外,他們要求新的壟斷權利,並重新佔領了一些撤離的城市,如瀋陽和牛莊。俄國侵佔滿州預示了1904年的日俄戰爭。

7.義和團事件的影響

回顧歷史,義和團事件明顯是由反動的滿族朝廷、頑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紳,以及無知和迷信民眾的聯合力量所推動的。這種反抗外國帝國主義的感情和憤恨的爆發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視其中所固有的愛國主義成分。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今天把義和團事件看作是一場動機正確、方法錯誤的愛國的農民起義的初步形式。

義和團事件及最終的解決辦法造成許多重要的影響:

1. 聯軍佔領北京和俄國在滿洲的擴張使中國面臨瓜分的威脅,並加劇了國際間的猜忌和競爭。列強日益擔憂在其自身中間爆發衝突,並深切關注在華平等貿易的前景,這使得國際上各國普遍想緩和緊張的局勢和維持在中國的現狀。美國出於保持「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及「為全世界」維護「在中華帝國全境實行貿易均霑的原則」的目的,于190073日第二次宣佈了門戶開放政策。接着,英德于19001016日簽訂一項協議(要求其它強國遵循),規定簽約國不在中國謀求領土。

接下來的帝國主義活動中的對峙局面使中國免于立即崩潰;不過,它在國際社會中的國際地位也卑微可悲地一落千丈,跌入谷底。

2.《辛丑條約》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第五款規定禁止進口武器,第八款規定拆除大沽炮台和其它的炮台,第七款規定外國部隊在公使館區駐紮,第九款給予列強在從北京至海的地區部署軍隊的權利

所有這些損害了中國的自衛能力,並限制了中國主權的自由實施。第十款規定,國內的許多地區暫停科舉考試五年,以作為對士紳階層的懲罰,這是對中國內政的莫大干涉。

3.四億五千萬兩白銀(3.3億美元)的賠款,加上其39年中每年按4%的利息,總數達982,238,150兩,超過原先數目的兩倍以上。賠款必須以外幣而不是用中國白銀做出償付,這招致每年在兌換上的幾百萬兩的額外損失,特別是在銀價大跌的年份中。例如,中國在1903年不得不支付5,350萬兩,而不是原先一致同意的4,250萬兩。18如此大規模的資金外流,雖不至于使中國經濟癱瘓,但卻抑制了它的增長。

4.北京的外國公使從此組成一個強有力的外交使團,成為清政府的「太上皇」,而清朝的威望跌入谷底。

5.在國際社會中,拳民的野蠻行徑暴露出中國不文明的一面。另一方面,外國遠征軍的殘暴表現,造成了一種不可戰勝和至高無上的形象,中國人的自豪和自尊被擊得粉碎,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由蔑視和敵對變成畏懼和奉承。


  
6.為了苟延殘喘,滿族朝廷作了一些三心兩意、膚淺的憲政改革;很多漢人目睹了滿族政權毫無希望的領導能力後,轉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國家的唯一希望。孫中山提倡的、一直被有身分的中國人當成非法行動來迴避的武力推翻清王朝,這個時候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和支持。他的形象由一個不忠的叛亂者,變成了一個志高、愛國的革命家;結果,革命的脈搏加快了,加速了滿族王朝在1911年的最終覆滅。第十七章 清末新政和立憲派

對慈禧太后來說,義和團事件是一場痛苦的經歷。她經常流淚,後悔地說:「沒想到我會變成皇帝的笑柄!」慈禧太后對政治的敏鋭和精明的本能使她意識到,除非自己表露出某些後悔的樣子和制定政治改革的措施,否則就難以重新得到外國的尊敬和國人的敬仰。1900820日,當她還在逃亡的時候,慈禧太后屈尊發佈了一道上諭,就中國的不幸而責備自己。朝廷在西安重建以後,她表示要實施一場由自己主導的改革。

1.清末新政,1901-1905

1901129日的一項聲明中,太后懇請朝廷大臣、各省督撫和外國使節就改革發表建議,她給這些人兩個月的時間,並且要求建議要建立在中國和西方政治體制的基礎之上,目的是指出如何最好地革新現存的政府體制、行政程序、人民生活、教育方法、軍事組織和財政制度。

1900214日,朝廷再次肯定了實行改革的決心,並承擔了對義和團事件的責任。421日,清廷成立了督辮政務處來設計一項合理的計劃。慶親王、榮祿、李鴻章和其它三個人被任命為主管,而張之洞和劉坤一則獲協同辦理的任命。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