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頁
初,翰林之職隷內三院。順治元年,設翰林院,定掌院學士為專官,置漢員一人,兼禮部侍郎銜。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各二人。 十五年各增二人。 侍讀、侍講各二人。 十五年各增一人。 修撰、編修、檢討、庶吉士,無定員。典簿二人, 十五年改一人為滿缺。 孔目一人, 十五年增滿洲一人。 俱漢人為之。明年,省入內三院。十五年,複舊制,增滿洲掌院學士一人,兼銜如故。乾隆五十八年停。置待詔六人。 滿員四人,滿員二人。 十八年,復歸內三院。康熙九年,定滿、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各三人; 乾隆五十年省滿洲各一人。光緒二十九年增侍讀、侍講滿、漢各二人。 典簿、孔目各一人,待詔各二人。 康熙九年定滿、漢各一人。 十六年,命侍講學士張英等入直南書房。先是詔冊詞命多由院擬,至是始為西清專職。 後改歸軍機處。 二十八年,以院務隳廢,命大學士徐元文兼掌院事,重臣兼領自此始。 明年定尚書、侍郎、左都禦史俱得兼攝。 光緒二十九年,增置堂主事,滿洲二人、漢一人。是歲省詹事府,以詞臣敘進無階,增置滿、漢學士 正三品。 各一人,撰文 正六品。宣統元年升正五品。 各二人。三十三年,增置秘書郎, 從六品。宣統元年升正五品。 滿、漢各二人。並設講習館,令翰林官研習學科,備各部丞、參選。宣統元年,復崇侍講學士以下品秩,停止外班升用。 初制、翰、詹出缺,編、檢不敷升轉,以部、院科甲出身司員升用,是為外班。 初制,進士論甲第,修撰、編修、檢討不分升降。 順治間,授編修程芳朝等為修撰,檢討李霨等為編修,姜元衡以編修降檢討,不為定製。又內三院編修等官不必盡由科目,靳輔、劉兆麟等並以官學生授編修,蓋亦創舉。 庶吉士舊隷內弘文院,後設本院,始來屬。雍正十三年,建庶常館。故事,散館後始授職,然亦有未選庶常而遽授者,均異數也。
文淵閣領閣事三人,掌典綜冊府。 大學士、協辦大學士、掌院學士兼充。 直閣事六人,掌典守釐緝。 內閣學士、少詹事、講讀學士兼充。 校理十有六人,掌註冊點驗。 庶子、講、讀、編、檢兼充。 檢閲八人。 內閣中書派充。 內務府司員、筆帖式各四人。 由提舉閣事大臣番選奏充。
國史館總裁, 特簡,無定員。 掌修國史。清文總校一人。 滿洲侍郎內特簡。 提調,滿洲、 內閣侍讀學士或侍讀派充。 蒙古、 內閣蒙古堂或理籓院員司派充。 漢 翰林院侍讀學士以下官派充。 各二人。總纂,滿洲四人,蒙古二人,漢六人。纂修、協修,無定員。 蒙古由理籓院司官充。滿、漢由編、檢充。 校對,滿、蒙、漢俱各八人。 內閣中書充。 光緒間,增置筆削員十人。
經筵講官,滿、漢各八人,掌進讀講章,敷陳訓典。歲仲春、仲秋兩舉之。 滿員由大學士以下、都察院副都禦史以上各官兼充。漢員由大學士、尚書、侍郎、副都禦史、掌院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詹事府詹事、少詹事、國子監祭酒等官,由翰林出身者兼充。 講官滿、漢各二人。 翰林院請旨簡派。
初制以大學士知經筵事。後定經筵講官滿、漢各六人,閣臣遂不進講。自徐元文、熊賜履輩相繼以尚書擢大學士,仍與兼充,嗣是以為常。宣統初,各部丞、參亦間有與者。
起居注館,日講起居注官,滿洲十人,漢十有二人。 由翰、詹各官簡用。唯滿、漢掌院學士例各兼一缺。 主事,滿洲二人,漢一人。 以科甲出身者充之。 筆帖式,滿洲十有四人,漢軍二人。日講官掌侍直起居,記言記動。經筵臨雍,禦門聽政,祭祀耕耤,朝會燕饗,勾決重囚,並以二人侍班。凡謁陵、校獵、巡狩方嶽,請旨、扈從、侍直,敬聆綸音,退而謹書之。月要歲會,貯置鐵 ,送內閣尊藏。主事掌出納文移,校勘典籍。
初,天聰二年,命儒臣分兩直,巴克什達海等譯漢字書,即日講所繇始,巴克什庫爾纏等記注政事,即起居注官所繇始。順治十二年,始置日講官。康熙九年,始設起居注館, 在太和門西廡。 置滿洲記注官四人,漢八人,以日講官兼攝。 十二年增滿洲一人,漢二人。十六年復增滿洲一人。二十年增漢八人。三十年定漢員十有二人。 時日講與起居注各自為職,並置滿洲主事二人,漢軍一人。 五十七年省。雍正元年置滿洲二人。十二年增漢一人。 二十五年停日講,其起居注官仍系銜「日講」二字。五十七年,省起居注館,改隷內閣,遇理事日,以翰林官五人侍班。雍正元年,復置日講起居注,滿洲六人,漢十有二人。乾隆元年,增滿員二人。嘉慶八年,復增滿員二人。於是日講、起居注合而為一。
詹事府詹事, 正三品。 少詹事, 正四品。 左春坊左庶子, 正五品。 左中允, 正六品。 左贊善,從六品。右春坊右庶子,右中允,右贊善, 品秩俱同左。 司經局洗馬, 從五品。 俱滿、漢各一人。其屬:主簿主簿, 從七品。 滿、漢各一人。筆帖式,滿洲六人。
詹事、少詹事掌文學侍從。經筵充日講官。編纂書籍,典試提學,如翰林。並豫秋錄大典。左、右春坊各官掌記注撰文。洗馬掌圖書經籍。主簿掌文移案牘。
順治元年,置少詹事一人,掌府事。其冬省入內三院。九年,復置詹事一人,少詹事二人,主簿一人,錄事、通事舍人各二人。 並從九品。 左、右春坊庶子、諭德各一人,中允、贊善各二人,司經局洗馬一人,正字二人, 從九品。 俱漢人為之,令內三院官兼攝。專置滿洲詹事一人,掌府印。十五年,省詹事府官。康熙十四年,復置滿、漢詹事各一人, 漢員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銜。少詹事各二人,漢員兼翰林院侍講學士銜。三十七年省滿員一人。乾隆十三年省漢員一人。 主簿各一人,錄事各二人。 三十七年省滿缺,留漢一人。五十二年俱省。 左、右春坊置滿、漢左、右庶子各一人, 滿員以四品冠帶食五品俸,左、右同。漢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銜,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講銜。 左、右諭德各一人, 漢員兼翰林院修撰銜。三十七年省滿右諭德一人。五十七年省漢右諭德一人。乾隆十三年俱省。 左、右中允各二人, 滿員以五品冠帶食六品俸。漢員兼翰林院編修銜。三十七年省滿員各一人。明年,省漢右中允一人。五十二年省漢左中允一人。 左、右贊善各二人。 漢員兼翰林院檢討銜。三十七年省滿員各一人。明年,省漢右贊善一人。五十二年省漢左贊善一人。 司經局滿、漢洗馬各一人, 漢員兼翰林院修撰銜。以上各兼銜,俱乾隆五十四年停。 正字各二人。 三十七年省滿員缺。明年,省漢一人。例以應選內閣中書者除授,遂為中書兼銜。乾隆三十六年俱省。 二十五年,命詹事湯斌、少詹事耿介等為皇太子講官,尚沿宮僚舊制。三十一年,命徐元夢入直上書房, 皇子在上書房讀書,選翰林官分侍講讀,簡大臣為總師傅。總師傅之稱,自乾隆二十二年以介福、觀保等為總師傅始,曩時俱稱入直。 嗣是本府坊、局止備詞臣遷轉之階。嘉慶二年,以府事改隷翰林院。五年,複舊制。光緒二十四年,仍省入翰林院,尋復故。二十八年,再省入。
太常寺管理寺事大臣一人。 滿洲禮部尚書兼。 卿, 正三品。 少卿, 正四品。 俱滿、漢各一人。其屬:寺丞, 正六品。 滿、漢各二人。贊禮郎,宗室二人,滿、漢二十有八人; 初制,滿員四品。順治十六年改九品。康熙四年升六品,六年升五品,九年仍改九品。尋定由護軍校、驍騎校選授者六品職銜,八品筆帖式、庫監生選授者八品職銜,無品筆帖式、庫使、前鋒護軍選授者九品職銜。乾隆元年改定以六品冠帶食七品俸。 學習,宗室四人,滿洲五人,漢十有四人。 正九品。 讀祝官,宗室一人,滿洲十有一人; 初制五品。康熙九年改正九品。尋定品秩如贊禮郎,視出身為差。乾隆元年改定以六品冠帶食七品俸。 學習,宗室三人,滿洲五人。 正九品。 博士博士,滿洲、漢軍、漢各一人。典簿典簿,滿、漢各一人。滿洲司庫一人, 博士以下並正七品。 庫使二人。 正九品。 筆帖式,滿洲九人,漢軍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