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韓派古文家李翱在《答朱載言》書裡,透闢地發揮了韓愈反對因襲、主張獨創的理論。他認為聖人的《六經》,以及百家之文、屈原之辭,「創意造言,皆不相師」。他以為「義深則意遠,意遠則理辯,理辯則氣直,氣直則辭盛,辭盛則文工」。義是共同的原則,也就是道;而意則是各家表現義的具體思想。因此,意是需要各家自己創造的。他以為文章並沒有一成不變的「尚異」、「好理」、「尚對」、「不尚對」、「愛難」、「愛易」等等標準,主要在是否「能極于工」。「義雖深,理雖當,詞不工者不成文」。那些「自成一家之文」,「獨立於一時,而不泯滅于後代」之文,一定是「文理義」「三者兼併」的。因此,文章之詞也必須是獨創的。韓派另一古文家皇甫提也同樣主張從意到言的新創。他說:「夫意新則異於常,異於常則怪矣;詞富則出眾,出眾則奇矣。」但他實在已走到了極端,從要求「新富」而竟至要求「奇怪」了。
柳宗元同樣高倡文以明道,反對「貴辭而矜書,粉澤以為工,遒密以為能」的頽靡文風(《報崔黯秀才論為文書》)。他認為對社會生活作「褒貶」或「諷諭」是文章應有的功能(《楊評事文集後序》);文學批評必須重視作品的思想價值,那些用美麗的辭藻包藏着錯誤內容的作品,對讀者的危害是更大的。他認為真正優美的作品,不僅應該有完美的形式,而且必須有正確而充實的內容,二者不可偏廢(《答吳武陵論非國語》)。他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對於寫作態度、寫作技巧等有關作家修養的問題,也都有精闢的論述。
第二節 韓愈的散文
韓愈(
768—
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三歲而孤,由嫂鄭氏撫養成人。叔父雲卿、兄韓會都是在李華、蕭穎士的影響之下,傾向復古的人物。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韓愈早年即以一個復古主義者自命。二十五歲成進士,二十九歲始登上仕途,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屢受挫折,就和他的復古思想有關係。先後做過汴州觀察推官、四門博士、監察御史等官。在監察御史任時,他曾因關中旱饑,上疏請免徭役賦稅,指斥朝政,被貶為陽山令。元和十二年,從裴度平淮西吳元濟有功,升為刑部侍郎。後二年,又因諫迎佛骨,觸怒憲宗,几乎被殺,幸裴度等援救,改貶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他奉召回京,為兵部侍郎,又轉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