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彌兒 - 161 / 354
親子關係類 / 盧梭 / 本書目錄
  

愛彌兒

第161頁 / 共354頁。

 大小:

 第161頁

朗讀:

 “他對這位流落異鄉的年輕人自然而然地感到關心,並且仔細地對他進行了一番研究。他發現,不幸的命運已經使這個青年心灰意冷,恥辱和輕蔑使他完全喪失了勇氣,他的驕傲已變成對世人的憎恨,認為人們不仁不義的行為全是由於他們天性的邪惡和道德的虛偽。他認為宗教是自私的面具,而神聖的崇拜變成了虛偽的盾牌。他認為,在空洞無聊的爭論中,天堂和地獄成了玩弄口舌和文字的對象,對上帝的莊嚴樸素的觀念已經被人們胡亂的想象歪曲得不成樣子;而且,當他認為要信仰上帝就必須拋棄上帝所賦予的理性的時候,他就對我們可笑的冥想和我們之所以冥想的目的同樣地加以輕蔑。由於他對事物的真象缺乏認識,不瞭解它們發生的原因,因此陷入了愚昧無知的境地,深深地看不起那些自以為比他知識豐富的人。

“把宗教忘記得一乾二淨,結果將導致忘記做人的義務。這個浪子的心在這個過程上已經走了一半了。儘管他不是一個天生的壞孩子,但是由於懷疑和窮困逐漸地泯滅了他的天性,因此很快地把他拖上了毀滅的道路,使他習染了壞人的行徑和無神論的道德觀點。


  

“這樣一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邪惡,還沒有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個青年人也有一些知識,而且並不是完全沒有受過教育的。他正處在年富力強的時候,沸騰的血液已開始使他的心靈趨于活躍,不為狂烈的感官所奴役。他的心依然象一張白紙。天生的廉恥心和怕羞的性情長期地束縛着他的心靈,其情形也象你這樣百般地束縛你的學生。他所見到的那些徹底墮落和不體面的惡行,不僅沒有刺激反而遏制了他的想象力。在很長的時期中,他之所以能夠保持天真完全是由於他對事物的憎惡而不是由於他自己的德行;天真的心是只有在令人迷醉的引誘之下才會受到敗壞的。

“牧師看出了這種危險,也想到瞭解脫的辦法。困難沒有使他退縮。他以他能夠做這件工作而感到愉快,他決心要把它完成,決心要使他從罪惡中拯救出來的這個人恢復美德。他採取欲擒先縱的辦法實行他的計劃。崇高的動機鼓起了他的勇氣,使他想出了同他的熱心相配合的方法。不論結果怎樣,他相信他的時間都不會白白地浪費。當一個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時候,他最終是必然成功的。

“他首先從取得這個新皈依的人的信任開始做起,他不吹噓他對他的恩惠,他不硬要他做這樣或那樣的事情,他不向他嘮嘮叨叨地說教,他始終使自己能夠為他所瞭解,而且降低自己,同他處在平等的地位。當我們看見一個嚴肅的人自己願意去做頑皮的人的同伴,當我們看見有道德的人為了徹底戰勝放縱的人,就順着放縱的人的步調去做,我覺得,我們是必然為這種情景所感動的。當那個年輕人糊里糊塗地來向他說一些亂七八糟的心事的時候,他用心地聽著,讓他談個暢快;除了不讚同壞事以外,他對他所說的一切都深感興趣;他從來不冒冒失失地責備他,以免打斷了他的話頭,使他感到難過;當那個年輕人高興地發現牧師在傾聽他的時候,他便樂意地把他心中想說的話都說出來了。這樣一來,他把他所做的事情從頭到尾地都講清楚了,而他還以為一點也沒有說咧。


  
“把這個年輕人的情感和性格仔細地研究一番之後,牧師認為,雖然從年齡上看不能說他是一個無知的人,但是他已經完全忘記他應當知道的一切事情,由於命運乖戾而蒙受的羞辱,扼殺了他心中真實的善惡觀。一個階段的墮落就能奪去靈魂的生命,當一個人成天為衣食而挖空心思的時候,是聽不到內心的聲音的。為了輓救這個瀕于道德死亡的年輕人,牧師就首先從喚起他的自愛心和自尊心着手做起:他給他指出只要善於利用他的才能就可以獲得美好的前程,他用別人的良好行為去激發他心中惇厚的熱情;由於他使那個年輕人對行為良好的人產生了敬佩心,因而也就使他產生了學習那些良好行為的願望。為了使他在不知不覺中擺脫那種疏懶浪蕩的生活,牧師就選了一些書籍中的要點叫他抄寫,假稱他自己需要閲讀這些摘錄的語句,從而在他的心中培養了高尚的知恩的情感。牧師間接地利用那些書籍去教育他,使他自己充分地看重自己,而不自暴自棄地認為自己是一個一無用處的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