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文選 - 231 / 483
古典散文類 / 林則徐等 / 本書目錄
  

晚清文選

第231頁 / 共483頁。

 大小:

 第231頁

朗讀:

法王路易十四世,亦既逞志于范斯法尼之會。好大喜功,北伐荷蘭,南取蒲爾公地。適西班牙王加祿第二世薨,而無嗣,遺命傳位於盎穌公,名裴理勃者。裴理勃,路易王之孫也。諸侯王方慮法國之威權,日以浸大。今復王西班牙,是虎而翼之也。維時英國方強,普國浸盛。連合日爾曼、荷蘭、沙孚亞之眾,與法王轉戰十三載,至康熙五十一年而有迂特來之會。是會也,雖不足阻裴理勃之王有西班牙,而議定法西二國不得合併為一,實足弭遍重之患。其許英人踞基不樂他,雄鎮地中海之要隘,並約法王退還侵地,亦足以戢法之雄心。而歐洲之均勢復定矣。

無何,而普國方張,俄疆大闢。至乾隆十三年,法國內亂十五年,廢其君,立為民主之國,那波倫以一裨將,進攻意大利,跨海而東,觀兵埃及,既襲大位,窮兵黷武,所向風靡。削其地、絶其爵,囊括歐洲,而均一之勢復壞。及其敗也,列國征盟,而有維也納之會。是會也,還侵地,正疆界,立日爾曼之盟屬,增荷蘭國之土宇,而法人不復東向矣。三分保蘭,而一俄、噢、普之勢,分四等使者,以明各行人之禮。其所以維繫歐洲之均勢者,周且密矣。夫均勢之說,創于范斯法尼之會。然而與會者,不過法、噢、瑞典、西班牙暨日爾曼之屬。而普因北教而屏,英以異教而斥。故其相維之勢,足以聯絡數國,不足以統屬歐洲也。至迂特來之會,英、普與焉,而俄國不與,是均勢之盟未盡普也。且范斯法尼之會,諸國雖共訂條章,而西班牙與荷蘭另有孟斯德之約。日爾曼王率屬邦先與瑞典有奧斯納勃盧克之約。繼與法國復有孟斯德之約。法國與西班牙又有比來納山之約。前後紛紜,而統謂之范斯法尼之約。又迂特來之會,英人先與法王盟,繼與西班牙王盟,復與他國王分盟。然則,是二會者,只屬數國之私盟而非,列邦之公約。夫會者所以結同盟之信,盟之者眾,則信益彰而守愈篤。今此二會散漫無紀,不能共相維持,宜其不久而各國弁髦之也。維也納之會則不然。俄國與約,而均勢之道公,友邦共盟,而要結之誼固。然而俗尚異趣也,民情異好也,分疆立界而建之國,其所與建者,不獨恃山河之險阻,亦俗尚之同趣,民情之同好,有以維結群倫,而君之民之也。維也納會,定各國之疆界,只求土地之均平,不問民俗之向背。故自有會以來,比利斯分自荷蘭,噢大利喪其東境,意大利及德意志統一屬邦,希臘國及羅孟裡無復藩封,土爾基向為局外之國,近與歐洲廁。


  

是西土之均勢雖平,而東方之爭論又起矣。然則,交涉之道,始以併吞相尚而不明,繼以譎辯相欺而復失,終以均勢相維而信未孚。徒恃此載在盟府一二無足重輕之虛文,安足以修和于罔替!夫國與國既已犬牙相錯,自有唇齒之依。故一國之權利所在,即與國之強弱攸關。英人利在行商,埠頭遍天下矣。俄人利有南境,版土因以日展矣。普與法勢不兩立,而兵力愈精。意若噢思復故疆,而營求未已。故泰西之講公法者,發議盈廷,非說理之不明,實所利之各異。以致源同派別,分立門戶。上下數十家,莫衷一是。於是辦交涉者,不過藉口于公法以曲徇其私。須知交涉之源流既已因時而遞變,即交涉之才識,尤貴達變以應時。此交涉之道所以存乎其人也。方佛勞朗斯之盛,使于各國者,不過一介行人,權不重而位不高,要能以口舌之微權,而系朝廷之得失。及自范斯法尼以至維也納,則所遣使臣,儼然身代其君矣。其術以間伺為能,以奢靡相尚。只求出身之貴賤,不問其人之賢愚。雖有專任之權,要無責成之職。故有以巾幗而使辦交涉者矣。為之國者,得一二能臣坐鎮于內,遣使他國以窺其情偽,而詳報之,即足以默定機宜,而為之因應。間有遣一使而從者數十,務與彼都士夫交接,善為鈎距,以得事情。遇有大征會,然後始遣一二能臣,相為反覆論辯可否。今也開新報之禁,而清議愈多。重議院之權,而民情可達。輪舟火道之星羅棋布,往來便而俗尚則計日而更。水氣機力之雷動風行,工商裕而財源則與時遞長。所以辦交涉者,非若昔時惟窺探一二人之心思可以坐操勝算,又必洞悉他國民情之好惡,俗尚之從違,與夫地利之饒瘠,始足以立和議,設商約,定稅則,而不為人所愚弄。故視昔為倍難焉。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