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後漢書 - 132 / 470
中國古代史類 / 范曄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後漢書

第132頁 / 共470頁。

同縣孫禮者,積惡凶暴,好遊俠,與其同裡人常慕顗名德,欲與親善。顗不顧,以此結怨,遂為禮所殺。

襄楷字公矩,平原隰陰人也。好學博古,善天文陰陽之術。


  

桓帝時,宦官專朝,政刑暴濫,又比失皇子,災異尤數。延熹九年,楷自家詣闕上疏曰:

臣聞皇天不言,以文象設教。堯舜雖聖,必歷象日月星辰,察五緯所在,故能享百年之壽,為萬世之法。臣竊見去歲五月,熒惑入太微,犯帝坐,出端門,不軌常道。其閏月庚辰,太白入房,犯心小星,震動中耀。中耀,天王也;傍小星者,天王子也。夫太微天廷,五帝之坐,而金火罰星揚光其中,

于占,天子凶;又俱入房、心,法無繼嗣。今年歲星久守太微,逆行西至掖門,還切執法。歲為木精,好生惡殺,而淹留不去者,咎在仁德不修,誅罰太酷。前七年十二月,熒惑與歲星俱入軒轅,逆行四十餘日,而鄧皇后誅。其冬大寒,殺鳥獸,害魚□,城傍竹柏之葉有傷枯者。臣聞于師曰:「柏傷竹枯,不出三年,天子當之。」今洛陽城中人夜無故叫呼,雲有火光,人聲正諠,

于占亦與竹柏枯同。自春夏以來,連有霜雹及大雨賴,而臣作威作福,刑罰急刻之所感也。

太原太守劉□、南陽太守成□,志除奸邪,其所誅翦,皆合人望,而陛下受閹豎之譖,乃遠加考逮。三公上書乞哀□等,不見采察,而嚴被譴讓。

憂國之臣,將遂杜口矣。

臣聞殺無罪,誅賢者,禍及三世。自陛下即位以來,頻行誅伐,梁、寇、孫、鄧,並見族滅,其從坐者,又非其數。李雲上書,明主所不當諱,杜觽乞死,諒以感悟聖朝,曾無赦宥,而並被殘戮,天下之人,咸知其冤。

漢興以來,未有拒諫誅賢,用刑太深如今者也。 永平舊典,諸當重論皆須冬獄,先請後刑,所以重人命也。頃數十歲以來,州郡翫習,又欲避請讞之煩,輒託疾病,多死牢獄。長吏殺生自己,死者多非其罪,魂神冤結,無所歸訴,淫厲疾疫,自此而起。昔文王一妻,誕致十子,今宮女數千,未聞慶育。宜修德省刑,以廣螽斯之祚。

註云:「螽斯,蚣蝑也。凡有情慾者無不妒忌,唯蚣蝑不爾,各得受氣而生子,故以喻焉。」祚,福也。

又七年六月十三日,河內野王山上有龍死,長可數十丈。扶風有星隕為石,聲聞三郡。夫龍形狀不一,小大無常,故周易況之大人,帝王以為符瑞。

或聞河內龍死,諱以為蛇。夫龍能變化,蛇亦有神,皆不當死。昔秦之將衰,華山神操璧以授鄭客,曰「今年祖龍死」,始皇逃之,死於沙丘。王莽天鳳二年,訛言黃山宮有死龍之異,後漢誅莽,光武復興。虛言猶然,況于實邪?夫星辰麗天,猶萬國之附王者也。下將畔上,故星亦畔天。石者安類,墜者失埶。春秋五石隕宋,其後襄公為楚所執。秦之亡也,石隕東郡。今隕扶風,與先帝園陵相近,不有大喪,必有畔逆。

莽惡之,捕系詰語所從起,而竟不得。” 案春秋以來及古帝王,未有河清及學門自壞者也。臣以為河者,諸侯位也。

清者屬陽,濁者屬陰。河當濁而反清者,陰欲為陽,諸侯欲為帝也。太學,天子教化之宮,其門無故自壞者,言文德將喪,教化廢也。京房易傳曰:「河水清,天下平。」今天垂異,地吐妖,人厲疫,三者並時而有河清,猶春秋麟不當見而見,孔子書之以為異也。 臣前上琅邪宮崇受干吉神書,不合明聽。臣聞布穀鳴于孟夏,蟋蟀吟于始秋,物有微而志信,人有賤而言忠。臣雖至賤,誠願賜清閒,極盡所言。

書奏不省。

十餘日,覆上書曰:

臣伏見太白北入數日,復出東方,其占當有大兵,中國弱,四夷強。臣又推步,熒惑今當出而潛,必有陰謀。皆由獄多冤結,忠臣被戮。德星所以久守執法,亦為此也。陛下宜承天意,理察冤獄,為劉□﹑成□虧除罪闢,追錄李雲﹑杜觽等子孫。


  
夫天子事天不孝,則日食星□。比年日食于正朔,三光不明,五緯錯戾。

前者宮崇所獻神書,專以奉天地順五行為本,亦有興國廣嗣之術。其文易曉,參同經典,而順帝不行,故國胤不興,孝沖﹑孝質頻世短祚。

地有三名,為山﹑川與平土。人有三名,為父﹑母﹑子。政有三名,為君﹑臣﹑人。此三者,常相得腹心,不失銖分,使其同一憂,合成一家,立致太平,延年不疑也。’又問曰:『今何故其生子少也?』天師曰:‘善哉子之言也,但施不得其意耳。如令施其人欲生也,開其玉戶,施種于中,比若春種于地也,十十相應和而生。其施不以其時。比若十月種物于地也,十十盡死,固無生者。

真人欲重知其審,今無子之女,雖日百施其中,猶無所生也。不得其所生之處,比若此矣。是故古者聖賢不妄施于不生之地也,名為亡種,竭氣而無所生成。

今太平氣到,或有不生子者,反斷絶天地之統,使國少人。理國之道,多人則國富,少人則國貧。今天上皇之氣已到,天皇氣生物,乃當萬倍其初天地。’”臣又聞之,得主所好,自非正道,神為生虐。故周衰,諸侯以力征相尚,於是夏育﹑申休﹑宋萬﹑彭生﹑任鄙之徒生於其時。殷紂好色,妲己是出。

葉公好龍,真龍游廷。今黃門常侍,天刑之人,陛下愛待,兼倍常寵,系嗣未兆,豈不為此?天官宦者星不在紫宮而在天市,明當給使主市裡也。

今乃反處常伯之位,實非天意。

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虛,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欲去奢。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