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莊子詳解 - 27 / 161
中國哲學類 / 莊子 / 本書目錄
  

莊子詳解

第27頁 / 共161頁。

 大小:

 第27頁

朗讀:

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③,不雄成④,不謨士⑤。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⑥。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⑦,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⑧。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⑨,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⑩。其耆欲深者(11),其天機淺(12)。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13),其入不距(14);翛然而往(15),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16),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17),其容寂,其顙(18);淒然似秋,煖然似春(19),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20)。

故聖人之用兵也(21),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22),不為愛人。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23),非仁也;天時(24),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25),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26)。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余、紀他、申徒狄(27),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28),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29),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30),張乎其虛而不華也(31);邴邴乎其似喜乎(32),崔乎其不得已乎(33)!滀乎進我色也(34),與乎止我德也(35);厲乎其似世乎(36)!謷乎其未可制也(37);連乎其似好閉也(38),悗乎忘其言也(39)。以刑為體(40),以禮為翼,以知為時(41),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42);以禮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43),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註釋】

①有所待:有所依憑。莊子認為人們的認識和瞭解都離不開認識、瞭解的對象。當:恰當、正確。

②特:但,不過。

③逆:針對,對付。

④雄成:雄據自己的成績,即憑藉自己取得的成績而傲視他人、凌駕他人。

⑤謨:圖謀、算計。土:通作「事」。一說「士」當就字面講,「謨士」則講作採用不正當手段謀取士人的信賴。

⑥當:恰巧、正好。自得:自以為得意。

⑦濡(ú):沾濕。

⑧假:通作「格」,至、達到的意思。

⑨踵:腳根。「息以踵」言氣息深沉,發自根本。

⑩嗌(ài • ):咽喉閉塞。「嗌言」是說言語吞吐像堵在喉頭似的。哇(w • ā):象聲詞,形容聲音靡曼。

(11)耆:嗜好;這個意思後代寫作「嗜」。

(12)天機:天生的神智。

(13)「出」這裡指出生於世,與下句「入」指死亡相對為文。以下的「往」和「來」也是指人的死和生。:「欣」字的異體,高興的意思。

(14)距:通作「拒」,拒絶、迴避的意思。

(15)翛(xi • āo • )然:無拘束,自由自在的樣子。

(16)揖:當為「損」字之訛,損害的意思。

(17)志:疑為「忘」字之誤;「心忘」意思是心裡空靈,忘掉自己的周圍。

(18)顙(s • āng • ):額。

(19)煖(xu • ān • ):同「煊」,溫暖的意思。

(20)宜:合適、相稱。


  
(21)本自然段(從「故聖人之用兵也」至「而不自適其適者也」)聞一多先生認為文意與上下不能一貫而自成片斷,疑係錯簡。以備參考。

(22)利澤:利益和恩澤。

(23)親:這裡指偏愛。莊子主張至人無親,任理自存,因而有了偏愛就算不上是「仁」。

(24)天時:選擇時機。

(25)行名:做事為取名聲。一說「行」讀x • ìng • ,是品行的意思,「行名失己」即品行和名聲不符而失去本真。

(26)役:役使、驅遣。

(27)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余、紀他、申徒狄:皆人名,傳說中遠古時代(唐堯、夏禹、商湯時代)的賢人,有的為不願接受天下,有的為忠諫不被採納,或投水而死,或餓死,或被殺害。

(28)適:安適,舒暢。

(29)狀:外部的表情和神態。義(é):通作「峨」(亦寫作「峩」),高的意思。朋(b • ēng • ):通作「崩」,崩壞的意思。「義而不朋」意思是嵬峨而不矜持。一說「義」(y • ì)講作「宜」,指與人相處隨物而宜;「朋」講作「朋黨」,指與人交往卻不結成朋黨。姑備參考。

(30)與乎:容與,態度自然安閒的樣子。觚(g • ū):特立超群。堅:這裡是固執的意思。

(31)張乎:廣大的樣子,這裡指內心寬宏、開闊。華:浮華。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