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觀止譯注 - 394 / 555
古典散文類 / 吳楚材 / 本書目錄
  

古文觀止譯注

第394頁 / 共555頁。

 大小:

 第394頁

朗讀: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空空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絶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絶,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餘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絶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選自《四部叢刊》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水經》上說:「彭蠡湖的入口處,有一座石鐘山。」酈道元註解認為,「這裡下臨深潭,微風鼓動着波浪,湖水與山石相擊,而發出洪鐘般的聲響。」這種解說,人們常有懷疑。現在拿鐘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風浪,也不能使它發出響聲,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朝的李渤,才開始查訪這石山的舊跡,尋得兩塊石頭在水潭邊,他「敲敲石頭,聽聽聲音,南邊那塊石頭的聲音模糊厚重,北邊那塊石頭的聲音清脆悠遠,停止敲擊聲音仍在散播,餘音裊裊,久久才消失」,他自以為探得原由了。但是這種解說,我更加懷疑。石頭鏗然有聲的到處都有,而單單這裡的石頭用「鐘」來命名,這是什麼原因呢?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日,我從齊安郡乘船到臨汝去,我的長子蘇邁將到饒州德興去做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此有機會看到李渤所說的「石鐘」。寺廟裡的和尚派一個小童拿着斧頭,在亂石中挑一兩塊去敲敲,石頭空空作響,我當然譏笑而不信這種解釋的。待到晚上月明的時候,我只與蘇邁坐了小船,來到峭壁下面。看到有塊大石斜立着有千尺之高,象猛獸奇鬼一般,陰森森地象要搏擊人;而山上棲息着的隼鷹,聽見人聲也驚然而起,在雲中磔磔地叫着;又有象老人在山谷中邊咳嗽邊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啊!」我正猶豫着想回去,但從水面上突然響起了巨聲,轟隆轟隆地象敲鐘擂鼓之聲而不停止,船伕大為恐慌,我慢慢地去察看,發現山下都是石洞石縫,不知有多深,微波湧進了洞、縫,流轉奔騰,因而產生轟隆的聲響。船轉回到兩山之間,剛準備進港,發現水流中間有塊巨石攔住,上面可坐百人,裡面空着又有很多洞穴,與風、水互相吞吐,發出物體相撞聲和鐘鼓齊鳴聲,與先前轟隆的聲音相呼應,如同奏樂一般。我就笑着對蘇邁說:「你記得嗎?轟隆的聲音,象周景王的無射鐘所發出的,撞擊聲和鐘鼓聲,又象是魏莊子的歌鐘所發出的。古人不騙我們呀!」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