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
1]伏見:看到。舊時下對上有所陳述時的表敬之辭。下文的「竊」,也是下對上表示敬意的。天后:即武則天(
624—
705),名曌(即「照」),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唐高宗李治永徽六年(
655)被立為皇后,李治在世時即參預國政。後廢睿(ruì鋭)宗李旦自立,稱「神聖皇帝」,改國號為周,在位十六年。中宗李哲複位後,被尊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人因稱武則天。[
2]同州:唐代州名,轄境相當於今陝西省大荔、郃陽、韓城、澄城、白水等縣一帶。下邽(guǐ歸):縣名,今陝西省渭南縣。[
3]縣吏趙師韞:當時的下邽縣尉。[
4]陳子昂(
661—
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武后時曾任右拾遺,為諫諍之官。旌(jīng):表彰。閭:裡巷的大門。[
5]過:錯誤,失當。[
6]禮:封建時代道德和行為規範的泛稱。[
7]黷(dú獨)刑:濫用刑法。黷,輕率。[
8]僭(jiàn見):超出本分。[
9]制:制定,規定。[
10]刺讞(yàn厭):審理判罪。[
11]原:推究。端:原因。[
12]州牧:州的行政長官。[
13]蒙冒:矇蔽,包庇。[
14]戴天:頭上頂着天,意即和仇敵共同生活在一個天地裡。《禮記·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15]枕戈:睡覺時枕着兵器。[
16]介然:堅定的樣子。自克:自我控制。[
17]謝之:向他認錯。[
18]愆(qiàn千):過錯。[
19]戕(qiáng牆):殺害。[
20]悖驁(bèi ào倍傲):桀驁不馴。悖,違背。驁,傲慢。[
21]邦典:國法。[
22]《周禮》:又名《周官》,《周官經》,儒家經典之一。內容是彙編周王室的官制和戰國時代各國的制度等歷史資料。[
23]調人:周代官名。[
24]《春秋公羊傳》:即《公羊傳》,為解釋《春秋》的三傳之一(另二傳是《春秋左氏傳》和《春秋穀梁傳》)。舊題戰國時齊人、子夏弟子公羊高作,一說是他的玄孫公羊壽作。[
25]推刃:往來相殺。
桐葉封弟辨
[唐]柳宗元
【題解】「辨」是一種用於辨析事物的是非真偽而加以判斷的論說文體,韓愈的《諱辯》和柳宗元的這篇文章,都是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但本文的重點不在於辨偽,而是圍繞重臣應如何輔佐君主這一中心發揮議論。君主隨便開了一句玩笑的話,臣子卻把它當作金科玉律,絶對地予以服從;作者尖鋭地批評了這種荒唐現象,指出「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對統治者的言行,要看它的客觀效果如何,不能拘執盲從。這在君主至高無上的封建專制時代,是相當大膽的議論。文章論辯反覆曲折,波瀾起伏,閃耀着深刻的思想光芒,不愧為辨體文中的力作。
古之傳者有言[
1]: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戲[
2],曰:「以封汝。」周公入賀[
3]。王曰:「戲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于唐[
4]。
吾意不然。王之弟當封邪,周公宜以時言于王,不待其戲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戲[
5],以地以人與小弱者為之主,其得為聖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
6],必從而成之邪?設有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
7],亦將舉而從之乎[
8]?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未得其當,雖十易之不為病[
9];要于其當,不可使易也,而況以其戲乎!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