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412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宋詞鑑賞

第412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412頁

朗讀:

襟懷之高尚,讀之令人嘆然。只有如此襟抱,才能身冒風雪交加而從容道出畢竟春寒少的詩句。此二句,亂山、殘燭、風雪與陰山、海上、窖群相互對應,具見詞人以古人為師友,砥礪志節,故國之思不忘。作者另有詞句云:「想關塞無煙,時動衰草。

蘇郎臥處愁難掃。」「閒說那回,海上蘇李。雪深夜如被。想攜手、漢天不語,叫□不應疑水。


  

」宋朝不少大臣在宋亡之時被擄北去,辰翁同鄉同學摯友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通過列舉的這兩句詞,可以證明陰山海上寓指被擄北上之宋臣,禪為尚友古人表明心志之意。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華風改。」此二句,由江郎才盡點化而來。但另有新意。

「淹少以文章顯,晚年才思微退」,其後「文章躓矣」,以至「爾後為詩,絶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年光老去才情仍在,詞人頗具自信之心。此二句忽然寫至自己之詞作,並非偶然。

詞人言老來才情未改,只是改變了過去絢麗的風格,寄寓了深沉的亡國之悲。才情仍在,隱約透露出自己不改初衷之意。華風變盡,寓示亡國之後,心靈懷有萬千悲痛。詞風為之大變。

寓亡國之悲于詞風之變,與李後主詞之「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可謂異曲同工「醉中幸自不曾愁。誰唱春花秋葉淚偷流。」醉中本想可逃愁。卻忽聽得有人唱起了李後主詞「春花秋月何時了」,不禁讓詞人潸然垂淚。

只希望醉中能解千愁,逃脫憂愁,誰料得醉中也無可逃愁,反觸起無限傷心,則遺民生涯之,憂傷愁恨,牢不可破,不言而喻。

再看第二首。「情知是夢無憑了。好夢依然少。」好夢,指故國之夢。

李後主原詞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迴首月明中。」可為參注。雖也知夢境為空,可是連做一場好夢也很難,悲苦至極之情溢於言表,「單于吹盡五更風。

誰見梅花如淚不言中。」詩人因笛譜有《梅花落》曲,而想象吹笛驚梅,使其驚落,這在前人詩詞中亦常見。此二句言淒厲的笛聲,在風雨交加長夜響徹着,有誰看見梅花飄零如墮淚,而默默無言呵。誰見一語,無異詞人自言。

此二句是寫眼前情景,雖看似寫景,實當有所寄託。包括辰翁在內,宋季詞人常用春象徵故國,以花喻民。「單于吹盡五更風」句中的「單于」當指蒙元統治者。故在詞人之潛伏意識中,此二句所描寫之興象,象徵著國土淪亡的悲痛之情。

「兒童問我今何在。煙雨樓台改。」孩兒寄書相問,問我今在何方?此句是寫實,因宋亡後,辰翁長期過着漂泊的生活。下句言煙雨茫茫,樓台盡改。

所改者何?詞未明言,但亡國之悲寄託極顯,讀者自可判度,「改」之一字,意境全賴焉。李後主原詞尚雲「雕欄玉砌應猶在」,辰翁此詞則更雲煙雨樓台改,這是由於悲苦之極所致。後主之悲,亡國(亡於異姓)之悲耳。辰翁之悲,實亡天下之悲也,所以說悲苦過之。

上言兒童之問,下言樓台之改,似乎語氣不連,其實其間自有深意。「江山畫出古今愁。人與落花何處水空流。」上句,極言江山之美。

畫出,猶言江山在其無限美麗之呈現中,亦托出無限哀愁。古今愁即今昔恨,愈增歲月悠邈之感,滄桑變化,其悲更甚。

詞人凝視着江山,覺得江山也凝聚着憂愁。江山與我同恨,此句確是奇筆。下句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化出,可見詞人對後主詞體味之深。若問我今在何處,則我就象落化隨流水飄流,不知所向,所歸,唯有飄流而已。

結筆著一空字,無所歸依之失落感描摹的生動傳神。然此失落之感決非一般,而是遺民亡國之恨。返觀過片寫出兒童問我今何在,中間突接煙雨樓台改,江山畫出古今愁,直至結算才答以人與落花何處水空流,深意何在?論筆法,此正突接之法。論意味,則詞情經此一段迂迴曲折,遂自然呈露出詞人深切的亡國悲慟國之家又何在的心態,體現出先天下後其家之胸襟。

此二詞系聯章體,形式上都步李後主《虞美人》詞原韻,內容上都抒發亡國亡天下之悲憤,故實為一有機整體。詞中將遺民生涯及心態等一系列片斷組接起來,營造出亡國破家的悲劇性意境。筆姿跳宕而又渾化無痕,寫意性強,得後主詞之神。詞作委婉沉鬱而有情致,純然為辰翁學養襟懷之寫照。

第一首上言春歸了、春寒少,下言才情仍在,華風已改,言冀逃愁醉中,反聞歌流淚;第二首言情知是夢,好夢仍少,言梅花飄落而無言,言江山畫出古今愁,畢極其曲折委婉,沉鬱傷懷。至其所體現出之高致,則第一首言亂山風雪比起北海牧羊便無足道,儼然有古之聖賢之氣質節操。第二首言兒童問我今何在,而我已亡國,無所歸依,亦有國已亡,何為家,與文天祥詩「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皆同一境界。此等高遠情致,都是中國文化精神之生動體現。


  

辰翁與天祥同出歐陽守道(巽齋)之門,從辰翁之詞,又可以見宋詞與學術之間的密切關係,此二詞可作證明。

●永遇樂  劉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雲遠淡,春事誰主?

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

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

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