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公三年》所說的:「胥命者何?相命也。何言乎相命?近正也。」胥:互相。胥命:互相約定。指諸
侯相會時不舉行歃(sh •
4煞)血(會盟雙方為了表示信誓而口含牲畜之血或以血涂口旁)的儀式來訂
立盟約,而只在口頭上互相約定。善胥命:指讚美這種重信用而輕形式的做法。(
3)《詩》:見
1.
8
注(
5)。《詩》非屢盟:指《詩·小雅·巧言》所說的「君子屢盟,亂是用長」(諸侯屢次立誓言,禍
亂因此愈增添)。
【譯文】
在行動上不夠的人,往往言過其實。在信用方面不夠的人,往往誇誇其談。《春秋》讚美互相之間口頭約定,而《詩經》非議屢次訂立盟約,他們的用心是一致的。
第
530講:
27.
84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占,善為《禮》者不相(
1),其心同也(
2)。
【註釋】
(
1)《禮》:見
1.
8注(
2)。相(xi •
1 ng • 向):輔助行禮。(
2)其心同:指他們都認為這些典籍的
內容十分豐富,可以意會而難以言傳身教。
【譯文】
善於研治《詩》的人不作解說,善於研治《易》的人不占卦,善於研治《禮》的人不輔助行禮,他們的用心是相同的。
第
531講:
27.
85曾子曰(
1):「孝子言為可聞,行為可見(
2)。言為可聞,所以說遠也(
3);行為可見,所以說近也。近者說則親,遠者說則附。親近而附遠,孝子之道也。」
【註釋】
(
1)曾子:見
21.
11注(
20)。(
2)言為可聞,行為可見:指其言行光明磊落。(
3)說:通「悅」。
【譯文】
曾子說:「孝子說的話是可以讓人聽的,做的事是可以讓人看的。說的話可以讓人聽,是用來使遠方的人高興;做的事可以讓人看,是用來使近處的人高興。近處的人高興就會來親近,遠方的人高興就會來歸附。使近處的人來親近而遠方的人來歸附,這是孝子遵行的原則。」
第
532講:
27.
86曾子行,晏子從于郊(
1),曰:「嬰聞之:『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嬰貧無財,請假於君子(
2),贈吾子以言:乘輿之輪(
3),太山之木也,示諸檃栝(
4),三月五月,為幬革敝(
5),而不反其常(
6)。君子之檃栝(
7),不可不謹也,慎之!蘭茞、稿本(
8),漸于密醴(
9),一佩易之。正君漸于香酒,可讒而得也。君子之所漸,不可不慎也。」
【註釋】
(
1)晏子:見
27.
63注(
2)。據《史記·齊太公世家》,晏嬰死於齊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
500
年)。而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曾子比孔子小四十六歲,即出生於公元前
505年。所以此文所
述當為古代傳說,並非實事。(
2)假:不真。假於君子:冒充君子。這是謙虛之辭,謙稱自己無德,但
因為無財,所以姑且冒充君子贈言而不贈財。(
3)乘(sh •
8ng • 剩)輿:天子、諸侯乘坐的馬車。(
4)示:
通「寘」(zh • @置),置。檃栝:見
23.
3注(
1)。(
5)為:猶「則」。幬(d •
4o • 到):覆蓋。菜:當為
「革」字之誤。幬革:指纏束于車轂周圍的皮革。參見《周禮·考工記·輪人》。(
6)反:通「返」,
回覆。常:平常。指木材未加工時的筆直形狀。(
7)檃栝:喻指正身的工具——禮制。(
8)茞(ch •
3i • 柴
上聲,一讀zh • !紙):同「芷」,見
1.
4注(
5)。稿本:香草名,一年生,根可入藥。(
9)漸(ji •
1 n •
尖):浸。密:通「蜜」。
【譯文】
曾子要走了,晏子跟着送到郊外,說:「晏嬰聽說過這樣的話:『君子用言語贈送人,百姓用財物贈送人。』我晏嬰貧窮沒有財物,請讓我冒充君子,拿話來贈送給您:馬車的輪子,原是泰山上的木頭,把它放置在整形器中,經過三五個月就做成了,那麼就是裹住車轂的皮革壞了,也不會恢復到它原來的形狀了。君子對於正身的工具,不能不謹慎地對待啊,要慎重地對待它!蘭芷、稿本等香草,如果浸在蜂蜜和甜酒中,一經佩帶就要更換它。正直的君主如果泡在香酒似的甜言蜜語中,也會被讒言俘虜。君子對於所漸染的環境,不能不謹慎地對待啊。」
第
533講:
27.
87人之於文學也(
1),猶玉之於琢磨也。《詩》曰(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謂學問也。和之璧(
4),井裡之厥也(
5),玉人琢之,為天下寶(
6)。子贛、季路(
7),故鄙人也,被文學,服禮義,為天下列士。
【註釋】
(
1)文學:古代的文獻經典,如《詩》、《書》、《禮》、《春秋》之類。這裡用作動詞,指學
習研究古代文獻典籍。(
2)引詩見《詩·衛風·淇奧》。(
3)古代加工骨器叫「切」,加工象牙叫「磋」,
加工玉器叫「琢」,加工石器叫「磨」。(
4)和:指春秋時楚國人卞和。相傳他發現一塊玉石,經人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