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語譯註 - 120 / 203
中國古代史類 / 劉知幾 / 本書目錄
  

國語譯註

第120頁 / 共203頁。

 大小:

 第120頁

朗讀:

上軍統帥,趙衰又推辭說:「在城濮之戰中,先且居輔佐治軍乾得很好,有軍功的應當得到獎賞,以正道幫助君王的應當得到獎賞,能完成自己職責的應當得到獎賞。先且居有這樣三種應當得到的獎賞,不可不加重用。而且像我這樣的人,箕鄭、胥嬰、先都等都還在。」文公於是派先且居統帥上軍。文公說:「趙衰三次辭讓,他所推讓的,都是些國家得力的捍衛者。廢除辭讓,便是廢除德行。」因為趙衰的緣故,文公在清原地方舉行閲兵,把原來的三軍擴充為五軍。任命趙衰擔任新上軍的統帥,由箕鄭為副將輔助他;胥嬰擔任新下軍的統帥,由先都為副將輔助他。狐偃死後,蒲城伯先且居請求委派副將,文公說:「趙衰三次推讓,都不失禮義。謙讓是為了推薦賢人,禮義是為了推廣道德。推廣道德,賢才就來了,那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請讓趙衰隨從你做副將。」於是,晉文公便派趙衰擔任上軍的副將。

文公學讀書於臼季


  

126講:文公學讀書於臼季①,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聞則多矣。」對曰:「然而多聞以待能者,不猶愈也?」

【註釋】

①臼季:即胥臣,晉國大夫。

【譯文】

晉文公向臼季學習讀書,學了三天,說:「書上所說的我一點點也做不到,但聽到的道理倒很多了。」臼季回答說:「那麼,多知道些道理,以等待有才能的人來實行,豈不比不學習好嗎?」

郭偃論治國之難易

127講:文公問于郭偃曰①:「始也,吾以治國為易,今也難。」對曰:「君以為易,其難也將至矣。君以為難,其易也將至焉。」

【註釋】

①郭偃:晉國大夫,掌管占卜,也稱卜偃。

【譯文】

晉文公對郭偃說:「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治理國家很容易,現在才知道是很困難的。」郭偃回答說:「您以為容易,那麼困難就要來了。您以為艱難,那麼容易也就快來了。」


  
胥臣論教誨之力

128講:文公問于胥臣曰:「我欲使陽處父傅歡也而教誨之①,其能善之乎?」對曰:「是在歡也。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僬僥不可使舉,侏儒不可使援,矇瞍不可使視,矇瞍不可使言,聾聵不可使聽,童昏不可使謀。質將善而賢良贊之,則濟可竢。若有違質,教將不入,其何善之為!臣聞昔者大任娠文王不變②,少溲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文王在母不憂,在傅弗勤,處師弗煩,事王不怒③,孝友二虢④,而惠慈二蔡⑤,刑于大姒⑥,比于諸弟。《詩》雲⑦:『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於是乎用四方之賢良。及其即位也,詢于八虞⑧,而諮于二虢,度于閎夭而謀于南宮⑨,諏于蔡、原而訪于辛、尹⑩,重之以周、邵、畢、榮(11),億寧百神,而柔和萬民。故《詩》云:“『惠于宗公,神罔時恫。』若是,則文王非專教誨之力也。」公曰:「然則教無益乎?」對曰:「胡為文,益其質。故人生而學,非學不入。」公曰:「奈夫八疾何!」對曰:「官師之所材也,戚施直鎛(12),蘧蒢蒙璆(13),侏儒扶盧(14),矇瞍修聲,聾聵司火。童昏、嚚瘖、僬僥,官師之所不材也,以實裔土。夫教者,因體能質而利之者也。若川然有原,以卬浦而後大。」

【註釋】

①陽處父:晉國大夫,也稱陽子。歡:晉文公的兒子,即後來的晉襄公。②大任:周文王的母親。文王:周文王。③王:指周文王的父親王季。④二虢:指周文王的弟弟虢仲和虢叔。⑤二蔡:周文王的兩個兒子。⑥大姒:周文王的妻子。⑦《詩》:指《詩經·大雅·思齊》。⑧八虞:指周代八位掌管山澤的官員,即伯達、伯括、仲實、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⑨閎夭:周初大臣。南宮:南宮括,周初大臣。⑩蔡:蔡公。原:原公,辛:辛甲。尹:尹佚。都是同代的太史。(11)周:周文公。邵:邵康公。畢:畢公。榮:榮公。都是周代的大臣。(12)鎛:古代一種青銅製的樂器,形狀似鐘。(13)璆:玉磬。(14)扶盧:古代的一種雜技,以攀緣矛戟為戲。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