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成吉思汗傳 - 32 / 59
中國古代史類 / 成吉思汗 / 本書目錄
  

成吉思汗傳

第32頁 / 共59頁。

 大小:

 第32頁

朗讀:

29「札撒」在本書序論的注中已經解釋過了,可參閲。又小林高四郎日譯本注曰:「關於『札撒』和『必裡克』可參閲梁贊諾夫斯基教授著《蒙古習慣法的研究》(東亞經濟調查局譯成日文)第一章第二節。案元人對於『札撒』的解釋,或作『法令』(《元史》卷二),或作『依條製法度也』(徐元瑞撰《吏學指南‧法例條》)的意思。其他如在即位時,于嚴肅的大宴裡亦頒佈『札撒』以為訓戒。」《元史》卷二《太宗元年秋八月已未條》:「諸王百官,大會于怯綠連河曲雕阿蘭之地。以太祖遺詔,即皇帝位於庫鐵烏里,始立朝儀,皇族尊屬皆拜,頒大札撒」。又柯九思《宮詩》十五首的初首:「萬國貢珍陳玉陛,九賓傳贊卷朱簾,大明殿前筵初秩,勛貴先陳祖訓嚴」。其自注如下「凡大宴,世臣掌金匱之書,必陳祖宗大札撒以為訓」。又《元史》卷一三六《拜住傳》:「英宗登極,拜中書平章政事,會諸侯王于大明殿,詔進讀太祖金匱寶訓,威嚴整暇,語音明暢,莫不注目竦聽。」

30出自剌失德《史集‧太祖訓言篇》。


  

31出自剌失德《史集‧太祖訓言篇》。

32案「兀魯黑‧牙撒」(Uluqyasa)——「大律令」,不是蒙古語,乃是突厥語。現在的維吾爾字典裡,還可以查得到。

33案成吉思汗的「訓言」,流傳在世上的有二種,一為一九一五年庫倫刊行的《成吉思汗金言錄》。二為《成吉思汗談話錄》(有北京蒙文書社刊本和一九二四年庫倫蒙古學術委員會刊本二種)。後者由日儒山本守氏譯成日文,並加註釋,名曰《成吉思汗談話錄的研究》(《研究期報》第一輯)。

34據《元朝秘史》二一六節蒙文應譯為:「又成吉思合罕對兀孫老人說:『兀孫、忽難、闊闊搠思、迭該這四個人,〔但有〕看見了的事,聽得了的事,都不隱匿地告訴〔我〕。〔但有〕知道了的事,想起了的事,都要對〔我〕來說。依照忙豁勒(蒙古)的慣例,對於那顏(長官)的制度,依法以‘別乞』的官職為最重要。巴阿鄰氏族乃子孫內的長老。依『別乞』的制度,咱們親族裡,應由長老擔任別乞,這『別乞』就得教『兀孫』老人做了!戴着『別乞』〔的稱號時〕,穿白衣,騎白騸馬,坐在〔高於眾人〕的坐位上,選算吉凶。受到敬奉。’」

35案斡亦剌惕(Oirat)為十二世紀以後出現在史書裡的蒙古民族,它的住地是在謙河(Kem)那裡。《元史》和《聖武親征錄》作斡亦剌(Oira)或猥剌,《輟耕錄》作外剌或外剌歹。亦有寫作衛拉特的。在明代史書裡所稱的瓦剌或衛剌,就是這個部族。詳見多桑《蒙古史》第一、二卷和那珂通世《成吉思汗實錄》卷四。

36案乞兒吉思唐時稱黠戛斯,從古代以來就住在亞洲內部的草原裡,以從事遊牧為主,屬突厥系民族,成吉思汗時代住在葉尼塞河上流。案Kir是「草原」的意義,ghiz為「遊牧」的意義。在漢時為堅昆,其後稱結骨或契骨等。至唐代始稱為黠斯或紇斯。乞兒吉思乃元代所用的名稱。參閲《史集‧部族志》。

37案Yenissei在《元朝秘史》裡沒有和這個相同的對音,現在據馮承鈞先生


  
的音譯,寫作玉須河。近代譯作葉尼塞河。原注謂玉須河上流就是現在的米努辛斯克地方。

38據小林高四郎日譯本註:「『海青』一名『海東青』,蒙古語作升豁兒。」案葉子奇《草木子》卷四《雜俎篇》雲:「海東青鶻之至後者也。出於女真,在遼國已極重之,因是起變,而契丹以亡。其物善擒天鵝,飛放時,旋風羊角而上,直入雲際。能得頭鵝者,元朝宮裡賞鈔五十錠。」上面的記錄就是敘述「海青」最重要的文獻。詳見李文田注《元朝秘史》卷一。

39案「亦都護」本書音譯作idikut。《元朝秘史》二三八節蒙文裡作「亦都兀惕」。案「亦都護」見虞集《道園學古錄》卷二四,《高昌王世勛碑》:「太祖皇帝龍飛于朔漠。時巴而術阿兒忒的斤亦都護在位。『亦都護』者,其國王號也」。據這段紀事看來,可見它的意義就是「國王」。至其本義,據韓儒林師說:「有『神聖幸福』和『神聖威武』二種意義。戴美桑(Des-maisons)釋此語為『幸福』、『富足』和『強有力』的意思。」參閲韓儒林師《突厥官號研究》「亦都護」條(華西協合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集刊》一卷一號,頁五三——七六)。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