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魯迅散文集 - 3 / 28
白話散文類 / 魯迅 / 本書目錄
  

魯迅散文集

第3頁 / 共28頁。

 大小:

 第3頁

朗讀:

有許多篇章中,幻想的意境,象徵性的形象,充滿真實的描寫刻畫,辛辣戰斗的嘲諷,緊密結合,交相運用,使這些散文詩顯得真實而又深邃。《野草》的一些優秀詩篇,是象徵與寫實方法相結合的抒情散文詩。

三、在抒情風格上,形成了民族化抒情散文詩的獨立特色。魯迅在《野草》中攝取異域果汁,博採眾家長處,在藝術風格上並不是外國散文詩的拼湊和移植。《野草》吸取多種營養,經過自己的精心創造,已經形成了民族散文詩的獨特風格。《秋夜》的幽深與嚴肅,《雪》的明麗與溫馨,《死後》的真切與辛辣,《影的告別》的奇幻與曲折,《風箏》、《臘葉》的親切與樸實,這些都具備了中國民族現代詩的獨有的特色。


  

魯迅既做到了「採用外國的良規,加以發揮」,大膽創新;又注意「擇取祖國的遺產,融合新機」,使作品「別開生面」,……使散文詩具有和諧的節奏和優美的內在韻律。

——孫玉石《〈野草〉的藝術探源》1979

記得初讀《野草》,每每為它的文字的凝煉、幽奧、冷峻所震懾,目光也更多地停留在遣詞造句的不同凡響上,例如《秋夜》把撲光的燈蛾喚作「蒼翠精緻的英雄們」,《雪》不直接說雪,而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墓碣文》中最後假借死屍之口吐露的一句極其平淡而又極其駭人的話:”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等等。起初我着力揣摩的就是這一類文字。過了一段時間,我逐漸省悟過來,單學這些,不過是取其皮毛,而實實在在丟了精髓。

《野草》的精髓是什麼呢?我認為,是沉重的歷史感,鮮明的愛憎感,間不容髮的是非感,是對整個舊社會的徹底決裂,是對美好未來的執着追求。……

不錯,《野草》叢中,糾結着魯迅先生密集的憂憤和燭照的睿智,同時,不必為偉人諱,在這憂憤和睿智中,還夾雜着一縷早醒者和孤獨者的落寞,而這落寞,在他晚年的雜文中,是已經被他自己清算並且克服了的。

——公劉《耐咀嚼的〈野草〉》1984

相關評論名家論魯迅散文3

首先,讓我們看看它的文化價值。《朝花夕拾》的文化內涵是極其豐富的,它几乎包括了文化的方方面面。且不說它在思想、教育、文學、藝術、民風民俗、禮儀制度、倫理道德、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明顯反映和折射,就是政治、軍事、技術,也程度不同的有所涉及。在一定程度上說,《朝花夕拾》具有中國近代文化百科全書的風格。

《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還有它的《小引》和《後記》,無不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尖鋭的、毫不留情的否定和批判。這種批判主要表現在——對野蠻的封建倫理,愚弱的國民精神,陳舊的教育模式,荒唐的陋規惡習,騙人的庸醫醫道等方面。

魯迅的一生,一直致力於國民性的改造。中國人的國民劣根性的表現是多方面的。……魯迅對國民性問題的思考,提出,雖然是在留學日本青年時代,而他對國民性最初的感性積累卻在童年。

《朝花夕拾》還對傳統文化形成的風俗習慣做了有力的批判。魯迅是十分重視風俗習慣改革的。

魯迅在肯定、學習、借鑒西方先進文化時,與同時代人中某些人所持的盲目崇拜、全盤照搬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他有獨特的見解,堅定的原則,這就是有名的「拿來主義」。

在《朝花夕拾》裡,還表現了魯迅對健康清新的民間文化的肯定和讚揚。

《朝花夕拾》的文化價值還表現在:在不足五萬字的篇幅裡,形象生動地記錄了魯迅文化思想發展的軌跡。《瑣記》中的「去尋為S城人所垢病的人們」,標志著魯迅對傳統文化的否定。南京求學的”結果還是一無所能……”《藤野先生》中「不學醫學,並且離開這仙台」,標志著魯迅對「實業救國」的否定。《范愛農》中范愛農「淹死」「水裡」和《後記》中對「徐大總統哲學」的嘲諷,標志著魯迅對辛亥革命的否定。

《小引》中象徵、暗示手法表達的思想內涵,標志著魯迅對蔣氏政權的否定。


  
第二,是《朝花夕拾》的文獻價值。魯迅說,《朝花夕拾》是「回憶的記事」,這雖然不能理解為它就是自傳,但是它畢竟為後人提供了有關魯迅生平的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它是魯迅惟一的一部以自我經歷為內容的回憶性散文。……魯迅作為新文化的歷史巨人,童年——少年的影響是深遠的,有些影響,乃至貫穿到他的終身。其中最典型的是他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對邪惡事物勇于「復仇」的品格。

……從某種意義上說,《朝花夕拾》的最大價值在於它是魯迅研究的「源」。

《朝花夕拾》又不同於一般作家「回憶的記事」。它有個最大的特點,是將作家對童年、青少年生後的記憶和創作時對現實的社會批評錯綜交融在一起。

第三,是《朝花夕拾》的審美價值。關於這方面的價值,除了人們已經注意到的創造性的藝術手法以外,我們認為有四點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其一,是魯迅的文體自覺精神。……十篇文章 有十種形式,自成格局,多彩多姿。

即使是正文前後的《小引》和《後記》也表現出不同的形式來。……其二,是書名選擇的藝術。……原總提曰《舊事重提》,到編訂成書時才改成現在的名稱。改變書名的做法,在魯迅的創作史上恐怕是獨一無二的了。

……其三,是它的插圖。……其四,是它豐富的知識。……

——李振坤《文化•文獻•審美——〈朝花夕拾〉價值論》1998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