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知錄 - 5 / 271
中國哲學類 / 顧炎武 / 本書目錄
  

日知錄

第5頁 / 共271頁。

 大小:

 第5頁

朗讀:

○妣《爾雅》:「父曰考,母曰妣。」愚考古人自祖母以上通謂之妣,經文多以妣對祖而並言之,若《詩》之雲「似續妣祖」、「畀祖妣」,《易》之雲「過其祖,遇其妣」是也。《左傳‧昭十年》:「邑姜,晉之妣也。」平公之去邑姜蓋二十世矣。過其祖,遇其妣”,據文義,妣當在祖之上;「不及其君,遇其臣」,臣則在君之下也。昔人未論此義。周人以姜原為此,《周語》謂之皇妣太姜,是以妣先乎祖。《周禮‧大司樂》享先妣在享先祖之前。而《斯干》之詩曰:「似續妣祖。」箋曰:「妣,先妣姜原也。祖,先祖也。」或乃謂變文以協韻,是不然矣。或曰《易》爻何得及此?夫帝乙《歸妹》,箕子之《明夷》,王用亨于岐山,爻辭屢言之矣。

《易》本《周易》,故多以周之事言之。《小畜》卦辭:「密雲不雨,自我西郊。」《本義》:「我者,文王自我也。」


  

○東鄰馭得其道,則天下皆為之臣;馭失其道,則強而擅命者謂之鄰。臣哉、鄰哉?鄰哉、臣哉?

《漢書‧郊祀志》引此,師古註:「東鄰謂商紂也,西鄰謂周文王也。」

○遊魂為變精氣為物,自無而之有也;遊魂為變,自有而之無也。夫子之答宰我曰:「骨肉斃于下,陰為野土;其氣發揚于上,為昭明,蒿淒愴。」所謂遊魂為變者,情狀具於是矣。延陵季子之葬其子也,曰:「骨肉歸復于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無不之也。」張子《正蒙》有云:「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然則聖人盡道其間兼體而不累者,存神其至矣,其精矣乎!」

鬼者,歸也,張子曰:「氣之為物,散入無形,適得吾體,此之謂歸。」陳無巳以遊魂為變為輪迴之說,辨之曰:「長生而不化,則人多,世何以容?長死而不化,則鬼亦多矣。夫燈熄而然,非前燈也。雲霓而雨,非前雨也。死復有生,豈前生邪?」邵氏《簡端錄》曰:「聚而有體謂之物,散而無形謂之變。唯物也,故散必于其所聚;唯變也,故聚不必于其所散。是故聚以氣聚,散以氣散。味于散者,其說也佛;荒于聚者,其說也仙。」

盈天地之間者,氣也。氣之盛者為神,神者,天地之氣而人之心也。故曰:「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聖人所以知鬼神之情狀者如此。

「維岳降神,生甫及申。」非有所托而生也。「文王在上,于昭于天。」非有所乘而去也。此鬼神之實,而誠之不可扌也。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日往月來,月往日來,一日之晝夜也。寒往暑來,暑往寒來,一歲之晝夜也。小往大來,大往小來,一世之晝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通乎晝夜之道而知,則「終日乾乾,與時偕行」,而有以盡乎《易》之用矣。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維天之命,于穆不已」,繼之者善也,「天下雷行,物與無妄」,成之者性也。是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

「天地紜,萬物化醇。」善之為言猶醇也。曰:何以謂之善也?曰:誠者,天之道也。豈非善乎?

○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非器則道無所寓。說在乎孔子之學琴于師襄也,已習其數,然後可以得其志;已習其志,然後可以得其為人。是雖孔子之天縱,未嘗不求之象數也。故其自言曰:「下學而上達。」


  
○垂衣裳而天下治「垂衣裳而天下治」,變質而之文也,自黃帝、堯、舜始也,故于此有通變宜民之論。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人之為學,亦有病于憧憧往來者,故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困德之辨也「內文明而外柔順」,其文王之困而亨者乎?「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其孔子之困而亨者乎?故在陳之厄,絃歌之志,顏淵知之,而子路、子貢之徒未足以達此也。故曰:「《困》,德之辨也。」

○凡易之情愛惡相攻,遠近相取,情偽相感,人心之至變也。于何知之?以其辭知之。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是以聖人設卦,以盡情偽。夫誠于中必形于外,君子之所以知人也;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先王之所以鑄鼎也。故曰:「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周身之防,禦物之智,其全於是矣。

○易逆數也數往者順,造化人事之跡有常而可驗,順以考之於前也;知來者逆,變化雲為動日新而無窮,逆以推之於後也。聖人神以知來,知以藏往,作為《易》書,以前民用。所設者,未然之占;所期者,未至之事,是以謂之逆數。雖然,若不本於八卦已成之跡,亦安所觀其會而系之爻象乎?是以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