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北史 - 259 / 521
歷史類 / 李延壽 / 本書目錄
  

北史

第259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259頁

朗讀:

光韶弟光伯。為青州別駕,後以族弟休臨州,申牒求解。尚書奏:「案《禮》:始封之君,不臣諸父、昆弟;封君之子,臣昆弟,不臣諸父;封君之孫,得盡臣。計始封之君,即是世繼之祖,尚不得臣,況今刺史既非世繼,而得行臣吏之節,執笏稱名者乎?檢光伯請解,率禮不愆,謂宜許遂。」靈太后令從之。尋除北海太守,有司以其更滿,依例奏代。明帝詔曰:「光伯自蒞海沂,清風遠著,兼其兄光韶復能辭榮侍養,兄弟忠孝,宜有甄錄,可更申三年,以廣風化。」後歷太傅諮議參軍。

節閔帝時,崔祖螭、張僧皓起逆,攻東陽,旬日間,眾十餘萬。刺史、東萊王貴平欲令光伯出城慰勞。兄光韶爭之曰:「以下官觀之,非可慰喻止也。」貴平逼之,不得已,光伯遂出城。未及曉喻,為飛天矢所中,卒,贈青州刺史。子滔,武定末殷州別駕。修之弟道固。


  

道固字季堅,其母卑賤,嫡母兄攸之、目連等輕侮之。父輯謂攸之曰:「此兒姿識,或能興人門戶,汝等何以輕之?」攸之等遇之彌薄。輯乃資給道固,令其南仕。時宋孝武為徐、兗二州刺史,以道固為從事。道固美形貌,善舉止,習武事,孝武嘉之。會青州刺史新除,過彭城,孝武謂曰:「崔道固人身如此,豈可為寒士?而世人以其偏庶侮之,可為嘆息。」刺史至州,闢為主簿。後為宋諸王參軍,被遣青州募人,長史以下並詣道固。道固諸兄等逼其所生自致酒炙于客前。道固驚起接取,謂客曰:「家無人力,老親自執劬勞。」諸客皆知其兄所作,咸拜其母。母謂道固曰:「我賤,不足以報貴賓,汝宜答拜。」諸客皆嘆美道固母子,賤其諸兄。後為冀州刺史,鎮歷城。

宋明帝立,徐州刺史薛安都與道固等立廢帝子業弟子勛,敗乃歸魏。獻文帝以為南冀州刺史、清河公。宋明帝遣說道固,以為徐州刺史,復歸宋。

皇興初,獻文詔征南大將軍慕容白曜討道固,道固面縛請罪。白曜送赴都,詔恕其死。乃徙齊土望共道固守城者數百家于桑乾,立平齊郡于平城西北北新城,以道固為太守,賜爵臨淄子。尋徙居京城西南二百餘里舊除館之西。延興中卒,子景徽襲爵。

 初,道固之在客邸,與薛安都、畢眾敬鄰館,時以公集相見。本既同由武達,頗結寮舊。時安都志已衰朽,于道固疏略,而眾敬每盡慇勤。道固謂劉休賓、房法壽曰:「古人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安都視人,殊自蕭索,畢固依依也。」景徽字文睿,卒於平州刺史,謚曰定。子休纂襲爵。

道固兄曰連子僧祐。僧深坐兄僧祐與沙門法秀謀反,徙薄骨律鎮。後位南青州刺史。元妻房氏生子伯驎、伯驥。後薄房氏,納平原杜氏,與俱徙。生四子,伯鳳、祖龍、祖螭、祖虯。僧深得還之後,絶房氏,遂與杜氏及四子寓青州。伯驎、伯驥與母房居冀州,雖往來父間,而心存母氏,孝慈之道,頓阻一門。僧深卒,伯驎奔赴,不敢入家,寄哭寺門。祖龍剛躁,與兄伯驎訟嫡庶,並以刀劍自衛,苦怨讎焉。祖螭小字社客,普泰初反,爾硃仲遠討斬之。祖虯,少好學,不馳競。

僧深從弟和,位平昌太守。家巨富而性吝,埋錢數百斛,其母李春思堇,惜錢不買。子軌,字啟則,盜錢百萬,背和亡走。後至儀同、開府鎧曹參軍,坐貪偽,賜死晉陽。

 論曰:崔光風素虛遠,學業深長,孝文歸其才博,許其大至,明主固知臣也。歷事三朝,師訓少主,不出宮省,坐致台傅,斯亦近世之所希有。但顧懷大雅,托跡中庸,其于容身之譏,斯乃胡廣所不免也。鴻博綜古今,立言為事,亦才志之士乎。崔亮既明達從事,動有名蹟,于斷年之選,失之逾遠,救弊未聞,終為國蠹,無苟而已,其若是乎。光韶居雅仗正,有國士之風矣。

************

 列傳第三十三

裴叔業 夏侯道遷 李元護 席法友 王世弼 江悅之 淳于誕 沈文秀張讜 李苗 劉藻 傅永 傅豎眼 張烈 李叔彪 路恃慶 房亮 曹世表潘永基 硃元旭

裴叔業,河東聞喜人。魏冀州刺史徽之後也。五世祖苞,晉秦州刺史。祖邕,自河東居于襄陽。父順宗,兄叔寶,仕宋、齊,並有名位。叔業少有氣干,頗以將略自許。宋元徽末,歷官為羽林監、齊高帝驃騎行參軍。齊受命,累遷為寧蠻長史、廣平太守。叔業早與齊明帝同事。明帝輔政,以為心腹,使領軍奄襲諸蕃鎮,盡心用命。及即位,以為給事黃門侍郎,封武昌縣伯。孝文南次鐘離,拜叔業為徐州刺史,以水軍入淮。帝令郎中裴聿往與之語,叔業盛飾左右服玩以誇之。聿曰:「伯父儀服誠為美麗,但恨不晝游耳。」

齊帝崩,廢帝即位。誅大臣,都下屢有變發。叔業登壽春城,北望肥水,謂部下曰:「卿等欲富貴乎?我言富貴亦可辦耳。」未幾,見徙南袞州刺史。會陳顯達圍建鄴,叔業遣司馬李元護應之,及顯達敗而還。叔業慮內難未已,不願為南兗州。齊廢主嬖臣茹法珍、王咺之等疑其有異,去來者並雲叔業北入。叔業兄子植、IR、瑜、粲等棄母奔壽陽。法珍等以其既在疆場,且欲覊縻之,白齊主,遣中書舍人裴穆慰誘之,許不須回換。叔業雖得停,而憂懼不已。時梁武帝為雍州刺史,叔業遣親人馬文范以自安之計訪之梁武帝,曰:「雍州若能堅據襄陽,輒當戮力自保。若不爾,回面向北,不失河南公。」梁武報曰:「唯應送家還都以安慰之,自然無患。若意外相逼,當勒馬二萬人,直出橫江,以斷其後,則天下事一舉可定。若欲北向,彼必遣人相代,以河北一地相處,河南公寧復可得?如此,則南歸望絶矣。」叔業沉疑未決,遣信詣豫州刺史薛真度,訪入北之宜。真度答書,盛陳朝廷風化。叔業乃遣子芬之及兄女夫韋伯昕奉表內附。

景明元年正月,宣武詔授叔業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豫州刺史、征南將軍,封蘭陵郡公。又賜叔業璽書,遣彭城王勰、尚書令王肅赴接。軍未度淮,叔業病卒,李元護、席法友等推叔業兄子植監州事。詔贈叔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忠武公,給東園溫明秘器。

子蒨之,字文德,仕齊,隨郡王左常侍,先卒。

子譚紹封。譚粗險好殺,所乘牛馬為小驚逸,手自殺之。然孝事諸叔,盡于子道,國祿歲入,每以分贍,世以此稱之。位輔國將軍、中散大夫。卒,贈南豫州刺史,謚曰敬。


  
子測,字伯源,襲。歷通直散騎侍郎,天平中,走于關中。

蒨之弟芬之,字文馥,長者好施,篤愛諸弟。仕齊,位羽林監。入魏,以父勛封上蔡伯。為東秦州刺史,在州有清靜稱。後徙封山茌縣,遷岐州刺史。為隴賊所圍,城陷,賊以送上邽,為莫折念生所害,贈青州刺史。

芬之弟藹之,字幼重,性輕率,好琴書。其內弟柳諧善鼓琴,藹之師而微不及也。位汝陽太守。

 叔業長兄子彥先,少有志尚。叔業以壽春入魏,彥先封雍丘縣子,位勃海相。卒,謚曰惠恭。

彥先子約,字元儉,性頗剛鯁,後襲爵。冀州大乘賊起,敕為別將,行勃海郡事,城陷見害。

長子英起,武定末洛州刺史。英起弟威起,卒於齊王府中兵參軍,贈鴻臚少卿。

彥先弟絢,揚州中從事。時揚州霖雨,水入城,刺史李崇居城上,系船憑焉。絢率城南人數千家氵凡舟南走高原。謂崇還北,遂與別駕鄭祖起等送子十四人于梁。崇勒水軍討之,眾潰見獲,投水而死。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