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莊子註譯 - 146 / 244
哲學類 / 莊子 / 本書目錄
  

莊子註譯

第146頁 / 共244頁。

 大小:

 第146頁

朗讀:

市南宜僚說:「你消除憂患的辦法太淺薄了!皮毛豐厚的大狐和斑斑花紋的豹子,棲息于深山老林,潛伏於岩穴山洞,這是靜心;夜裏行動,白天居息,這是警惕;即使饑渴也隱形潛蹤,還要遠離各種足跡到江湖上覓求食物,這又是穩定;然而還是不能免於羅網和機關的災禍。這兩種動物有什麼罪過呢?是它們自身的皮毛給它們帶來災禍。如今的魯國不就是為你魯君帶來災禍的皮毛嗎?我希望你能剖空身形捨棄皮毛,蕩滌心智擯除欲念,進而逍遙於沒有人跡的原野。遙遠的南方有個城邑,名字叫做建德之國。那裏的人民純厚而又質樸,很少有私欲;知道耕作而不知道儲備,給與別人什麼從不希圖酬報;不明白義的歸宿,不懂得禮的去向;隨心所欲任意而為,竟能各自行于大道;他們生時自得而樂,他們死時安然而葬。我希望國君你也能舍去國政捐棄世俗,從而跟大道相輔而行。」
魯侯說:「那裏道路遙遠而又艱險,又有江河山嶺阻隔,我沒有可用的船和車,怎麼辦呢?」市南宜僚說:「國君不要容顏高傲,不要墨守滯留,便可以此作為你的車子。」魯侯說:「那裏道路幽暗遙遠而又無人居住,我跟誰是鄰居?我沒有糧,我沒有食物,怎麼能夠到達那裏呢?」
市南宜僚說:「減少你的耗費,節制你的欲念,雖然沒有糧食也是充足的。你渡過江河浮游大海,一眼望去看不到涯岸,越向前行便越發不知道它的窮盡。送行的人都從河岸邊回去,你也就從此離得越來越遠了!所以說統治他人的人必定受勞累,受制於別人的人必定會憂心。而唐堯從不役使他人,也從不受制於人。我希望能減除你的勞累,除去你的憂患,而獨自跟大道一塊兒遨遊於太虛的王國。併合兩條船來渡河,突然有條空船碰撞過來,即使心地最偏狹、性子最火急的人也不會發怒;倘若有一個人在那條船上,那就會人人大聲呼喊喝斥來船後退;呼喊一次沒有回應,呼喊第二次也沒有回應,於是喊第三次,那就必定會罵聲不絕。剛才不發脾氣而現在發起怒來,那是因為剛才船是空的而今卻有人在船上。一個人倘能聽任外物、處世無心而自由自在地遨遊於世,誰能夠傷害他!」


  

【原文】
北宮奢為衛靈公賦斂以為鐘(1),為壇乎郭門之外(2),三月而成上下之縣(3)。王子慶忌見而問焉(4),曰:「子何術之設(5)?」
奢曰:「一之間(6),無敢設也。奢聞之,‘既彫既琢(7),複歸於樸(8)’,侗乎其無識(9),儻乎其怠疑(10);萃乎芒乎(11),其送往而迎來;來者勿禁,往者勿止;從其強梁(12)。隨其曲傅(13),因其自窮(14),故朝夕賦斂而毫毛不挫,而況有大塗者乎(15)!」
【譯文】
北宮奢替衛靈公徵集捐款鑄造鐘器,在外城門設下祭壇,三個月就造好了鐘並編組在上下兩層鐘架上。王子慶忌見到這種情況便向他問道:「你用的是什麼樣的辦法呀?」
北宮奢說:「精誠專一而又順其自然,不敢假設有其他什麼好辦法。我曾聽說,‘既然已細細雕刻細細琢磨,而又要返歸事物的本真。’純樸無心是那樣無知無識,忘卻心智是那樣從容不疑;財物彙聚而自己卻茫然無知,或者分發而去或者收聚而來;送來的不去禁絕,分發的不去阻留;強橫不講理的就從其自便,隱委順和的加以隨應,依照各自的情況而竭盡力量,所以早晚徵集捐款而絲毫不損傷他人,何況是遵循大道的人呢!」


  

【原文】
孔子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1)。大公任往吊之曰(2):「子幾死乎?」曰:「然」。「子惡死乎?」曰:「然。」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