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莊子註譯 - 131 / 244
哲學類 / 莊子 / 本書目錄
  

莊子註譯

第131頁 / 共244頁。

 大小:

 第131頁

朗讀:

魏牟靠著幾案深深地歎了口氣,然後又仰頭朝天笑著說:「你不曾聽說過那淺井裏的青蛙嗎?井蛙對東海裏的鱉說:‘我實在快樂啊!我跳躍玩耍於井口欄杆之上,進到井裏便在井壁磚塊破損之處休息。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並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裏泥水就蓋住了我的腳背,回過頭來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蟲、小蟹和蝌蚪,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的快樂!再說我獨佔一坑之水、盤踞一口淺井的快樂,這也是極其稱心如意的了。你怎麼不隨時來井裏看看呢?’東海之鱉左腳還未能跨入淺井,右膝就已經被絆住。於是遲疑了一陣子之後又把腳退了出來,把大海的情況告訴給淺井的青蛙,說:‘千里的遙遠,不足以稱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曠,不足於探究它的深。夏禹時代十年裏有九年水澇,而海水不會因此增多;商湯的時代八年裏有七年大旱,而岸邊的水位不會因此下降。不因為時間的短暫與長久而有所改變,不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減,這就是東海最大的快樂。’淺井之蛙聽了這一席話,驚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再說你公孫龍的才智還不足以知曉是與非的境界,卻還想去察悉莊子的言談,這就像驅使蚊蟲去背負大山,驅使馬蚿蟲到河水裏去奔跑,必定是不能勝任的。而你的才智不足以通曉極其玄妙的言論,竟自去迎合那些一時的勝利,這不就像是淺井裏的青蛙嗎?況且莊子的思想主張正俯極黃泉登臨蒼天,不論南北,釋然四散通達無阻,深幽沉寂不可探測;不論東西,起于幽深玄妙之境,返歸廣闊通達之域。你竟拘泥淺陋地用察視的辦法去探尋它的奧妙,用論辯的言辭去索求它的真諦,這只不過是用竹管去窺視高遠的蒼天,用錐子去測量渾厚的大地,不是太渺小了嗎!你還是走吧!而且你就不曾聽說過那燕國壽陵的小子到趙國的邯鄲去學習走步之事嗎?未能學會趙國的本事,又丟掉了他原來的本領,最後只得爬著回去了。現在你還不儘快離開我這裏,必將忘掉你原有的本領,而且也必將失去你原有的學業。」
公孫龍聽了這一番話張大著口而不能合攏,舌頭高高抬起而不能放下,於是快速地逃走了。


  
【原文】
莊子釣于濮水(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2),曰:「願以境內累矣(3)!」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4)。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甯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5)?」二大夫曰:「甯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塗中。」
【譯文】
莊子在濮水邊垂釣,楚王派遣兩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說:「楚王願將國內政事委託給你而勞累你了。」
莊子手把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一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裝著它,用巾飾覆蓋著它,珍藏在宗廟裏。這只神龜,是寧願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示尊貴呢,還是寧願活著在泥水裏拖著尾巴呢?」兩位大臣說:「寧願拖著尾巴活在泥水裏。」莊子說:「你們走吧!我仍將拖著尾巴生活在泥水裏。」

【原文】
惠子相梁(1),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2):「莊子來,欲代之相。」於是惠子恐,搜于國中(3),三日三夜。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4),子知之乎?夫鵷,發於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5),非醴泉不飲(6)。於是鴟得腐鼠(7),鵷過之,仰而視之曰:‘嚇(8)’!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譯文】
惠子在梁國做宰相,莊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梁國,是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子恐慌起來,在都城內搜尋莊子,整整三天三夜。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