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莊子註譯 - 95 / 244
哲學類 / 莊子 / 本書目錄
  

莊子註譯

第95頁 / 共244頁。

 大小:

 第95頁

朗讀:

堯問于許由曰:「齧缺可以配天乎②?吾藉王倪以要之③」。許由曰:「殆哉圾乎天下④!齧缺之為人也,聰明叡知⑤,給數以敏⑥,其性過人,而又乃以人受天⑦。彼審乎禁過⑧,而不知過之所由生。與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無天⑨。方且本身而異形⑩,方且尊知而火馳(11),方且為緒使(12),方且為物絯(13),方且四顧而物應(14),方且應眾宜(15),方且與物化而未始有恆(16)。夫何足以配天乎?雖然,有族,有祖(17),可以為眾父(18),而不可以為眾父父(19)。治,亂之率也(20),北面之禍也(21),南面之賊也(22)。」
【注釋】
①許由連同以下數句中的齧(niè)缺、王倪和被衣均為人名,除許由曾見於其他典籍外,其餘三人都是作者杜撰的隱士,他們清廉潔己,不同於世俗。


  
②配天:做天子。
③藉:借助。要:通作「邀」,請的意思。
④圾:通作「岌」,危險的意思。
⑤叡(ruì):「睿」字之異體,聰慧的意思。
⑥給:捷。數(shuò):頻繁,引申為快捷的意思。
⑦乃:竟。人:指人為。受:相應,調合,「受天」是說對應或調合自然的稟賦。
⑧審:明瞭。
⑨乘:趁,引申為借助。「乘人」即借助于人為。無天:拋棄自然的秉性。
⑩本身:以自身為本,把自我當作萬物歸向的中心。異形:改變萬物固有的形跡。
(11)尊知:尊崇才智。火馳:像大火蔓延似的快速急驟,指急急忙忙地為求知和馭物而奔逐。
(12)緒:端,這裏喻指細末的小事。使:役使。
(13)絯(gāi):拘束。
(14)物應:為外物而應接,即應接外物的意思。
(15)應眾宜:應接眾多的外物而奢求處處適宜。
(16)與(yù):參預。「與物外」指參預外物的變化。恒:固定不變,「未始有恆」指從不曾有過定準。
(17)祖:初始之人。
(18)父:這裏指同族人中的首領,也可以理解為統領一方的官長。


  
(19)前一「父」字同於前一注,後一「父」字指統領眾多首領或地方長官的國君,即前面所說的「天子」。
(20)率:先導。
(21)古代帝王坐位向南,臣子面見國君時則面朝北方,因此「北面」乃是臣下和百姓的代稱,而下句的「南面」則是國君的代稱。
(22)賊:這裏指象《胠篋》中田成子那樣殺死國君而自立為諸侯的竊國大盜。
【譯文】
堯的老師叫許由,許由的老師叫齧缺,齧缺的老師叫王倪,王倪的老師叫被衣。
堯問許由說:「齧缺可以做天子嗎?我想借助于他的老師來請他做天子。」許由說:「恐怕天下也就危險了!齧缺這個人的為人,耳聰目明智慧超群,行動辦事快捷機敏,他天賦過人,而且竟然用人為的心智去對應並調合自然的稟賦。他明瞭該怎樣禁止過失,不過他並不知曉過失產生的原因。讓他做天子嗎?他將借助于人為而拋棄天然,將會把自身看作萬物歸向的中心而著意改變萬物固有的形跡,將會尊崇才智而急急忙忙地為求知和馭物奔走馳逐,將會被細末的瑣事所役使,將會被外物所拘束,將會環顧四方,目不暇接地跟外物應接,將會應接萬物而又奢求處處合宜,將會參預萬物的變化而從不曾有什麼定準。那樣的人怎麼能夠做天子呢?雖然這樣,有了同族人的聚集,就會有一個全族的先祖;可以成為一方百姓的統領,卻不能成為諸方統領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將是天下大亂的先導,這就是臣子的災害,國君的禍根。」
【原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