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對此的回答是否。傳統的個性測試往往基于這樣的假設:很多人類性格特徵是互相排斥的。例如,你或是內向,或是外向,但不可能既內向又外向。你或是利己,或是利他;或是武斷,或是隨和;或是前瞻,或是懷舊。這種非此即彼的假設被納入調查問卷。每個問題均經過特殊設計,如果你在某個性格特徵上得分,就會自動在相反的性格特徵上失分。這類問題被稱為「自模」(ipsative)問題,這意味着,如果兩種性格特徵你都有,問卷將阻止你把兩者都表現出來。
「優勢識別器測試」不是這樣設計的,理由很簡單:這種非此即彼的假設並不適用於實際世界。在採訪中,我們發現成千上萬的人擁有初看相互矛盾的主題。大衛·G是好萊塢一家電影公司的總裁。他的兩大主題是「取悅」(熱愛把別人爭取過來的挑戰)和思維(喜歡獨自沉思)。其「取悅」主題使他一天能打幾百個電話,以求為他的公司吸引好電影。他的「思維」主題則賦予他一種沉思的風格,使他能進入劇本人物的內心世界,並與作家進行內心交流。當我們就這一不和諧的表象詢問大衛時,他說「取悅」主題和「思維」主題對他來說可謂天造地設。「我是這麼一種人,最怕參加聚會,但一到場又如魚得水。」
再舉一例萊斯利·T是一位投資銀行家。她有兩大似乎「對立」的主題:「和諧」(儘可能避免衝突)和「統率」(敢於爭辯)。“作為業主聯合會的主席,我必須領導附近一個園林項目的招標過程。因為是樁大合同,我想親自主持。然而聯合會的一名委員在會上提出由他來管,因為他瞭解業務,有建築界的朋友,理由說了一大堆。我本想堅持,但見他非常強硬,就同意了。然而
一個月以後我看到合同時,卻發現他根本沒有招標,而是等到最後一刻把合同給了他的一個朋友。我非常生氣。這事很棘手,因為我並不是他的老闆。儘管如此,我還是下決心不讓他滑過去。於是我約他見面,直言相告我是多麼失望.事情很難辦。事實上,時至今日,我們的關係仍很僵。”
這只是成千上萬個例子中的兩個。我們發現一些教區牧師處處幫助別人(「信仰」主題),卻仍然好勝(「競爭」主題)。我們還發現有些營銷人員既熱愛概念(「理念」主題),又迷戀數據和證據(「分析」主題)。我們甚至發現一些作家,其對過去的熱情(「回顧」主題)與對未來的憧憬(「前瞻」主題)同樣強烈。這些組合或許不協調,卻證明對個人難以簡單分類。我們每個人都與眾不同,有時妙不可言,有時不可思議,但永遠與眾不同。我們設計優勢識別器測試的目的就是為了揭示這種惟一性。實際上,這意味着,擁有某個主題絶不排除你擁有其他任何一個主題。
如果我不喜歡現有主題,我能培養新的主題嗎?
簡短的回答是否.,「優勢識別器測試」測量你對一系列配對陳述的瞬時反應。通過將這些反應歸納成模式,測試旨在識別你的大腦網絡中最強大的方面,即你的標誌主題。如前所述,這些標誌主題是貫穿始終的。無論你多麼渴望改變你自己,這些標誌主題都難以改變(我們進行過反覆測試研究,讓
300個人做了兩次側試,其兩次側試結果之間的相關係數是
0,
89,而完全相關是
1.
0)。
然而,在你鎖定你的五大主題之前,我們要提醒你兩點。第一,雖然你的標誌主題一生不變,但你可以學習新知識和技能,而這些新的知識和技能很可能會將你引向一個全新的舞台。
在研究中,我們採訪了丹妮爾·J,其「體諒」和「統率」主題幫助她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她的「體諒」才幹使她的被訪者不覺拘束,而「統率」才幹又使她敢於提尖鋭的問題。由於這些才幹(加上她善於把洞察寫成文章),她表現出色,被提升為特寫編輯。然而,幹了
10年之後,她突然關閉計算機,重新安排生活,到重症收容所當了一名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