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全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盡年」,是全篇的總綱,指出養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緣督以為經」,即秉承事物中虛之道,順應自然的變化與發展。第二部分至「得養生焉」,以廚工分解牛體比喻人之養生,說明處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虛「有間」,方能「遊刃有餘」,從而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餘下為第三部分,進一步說明聽憑天命,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的生活態度。
莊子思想的中心,一是無所依憑自由自在,一是反對人為順其自然,本文字裏行間雖是在談論養生,實際上是在體現作者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旨趣。
【原文】
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無涯②。以有涯隨無涯③,殆已④;已而為知者⑤,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⑥,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養親⑨,可以盡年⑩。
【注釋】
①涯:邊際,極限。
②知(zhì):知識,才智。
③隨:追隨,索求。
④殆:危險,這裏指疲困不堪,神傷體乏。
⑤已:此,如此;這裏指上句所說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無盡的知識的情況。
⑥近:接近,這裏含有追求、貪圖的意思。
⑦緣:順著,遵循。督:中,正道。中醫有奇經八脈之說,所謂督脈即身背之中脈,具有總督諸陽經之作用;「緣督」就是順從自然之中道的含意。經:常。
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⑨養親:從字面上講,上下文意不能銜接,舊說稱不為父母留下憂患,亦覺牽強。姑備參考。
⑩盡年:終享天年,不使夭折。
【譯文】
人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勢必體乏神傷,既然如此還在不停地追求知識,那可真是十分危險的了!做了世人所謂的善事卻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於面對刑戮的屈辱。遵從自然的中正之路並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護衛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
【原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①,手之所觸②,肩之所倚③,足之所履④,膝之所踦⑤,砉然向然⑥,奏刀然⑦,莫不中音⑧,合于桑林之舞⑨,乃中經首之會⑩。
文惠君日:「(
11),善哉!技蓋至此乎(
12)?」庖丁釋刀對曰(
13):“臣之所好者道也(
14),進乎技矣(
15)。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16),官知止而神欲行(
17)。依乎天理(
18),批大郤(
19),導大窾(
20),因其固然(
21);技經肯綮之未嘗(
22),而況大軱乎(
23)!良庖歲更刀(
24),割也;族庖月更刀(
25),折也(
26)。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27)。彼節者有閒(
28),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遊刃必有餘地矣(
29),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
30),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
31),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己解(
32),如土委地(
33)。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34),善刀而藏之(
35)。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36)。」
【注釋】
①庖(páo):廚房。「庖丁」即廚師。一說「庖」指廚師,「丁」是他的名字。為(wèi):替,給。文惠君:舊說指梁惠王。解:剖開、分解。
②觸:接觸。
③依:靠。
④履:踏、踩。
⑤踦(yǐ):用膝抵住。
⑥砉(huà)然:皮肉分離的聲音。向(嚮):通作「響(響)」,聲響。「向(響)然」,多種聲音相互回應的樣子。
⑦奏:進。(huò)然:以刀快速割牛的聲音。